1、到2050年,河南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將達到3200萬
2018年,河南60歲以上老年人口1606萬,65歲以上老年人口1019萬。到了2019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增至1623萬,占常住人口的16.8%,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也增至1076萬。
預計到2050年,河南60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將達到3200萬,每3個人中就將有1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
2、中國走失人口:成年人>老年人>未成年人
根據對2016-2020年樣本數據的基礎統計分析,從走失人口的年齡群體規模而言,成年人>老年人>未成年人。但老年人走失人口比例分布穩定,五年來占比約為1/3。未成年人走失人口的比例近三年逐漸下降。男性走失案例在五年內均多于女性案例,并且男性走失者在案例總數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上升,由2016年的52%上升至2020年的65%。
在獨居、與家人同居、居住于養老院等機構三種居住類型中,與家人同居的走失者占比最高,占案例總數的92.06%;獨居案例次之,占7.04%;居住于機構的案例占比為不到1%,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機構專業管理的重要性,也應提升家人防走失的常識和警惕性。
3、2019年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增加了900多萬
據統計,截至2019年年底,我國65歲以上人口上升至1.7億人,占人口總數的12.6%,僅在2019年這一年中,6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就增加了900多萬。
從2035年到2050年將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占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4、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據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數量為2.49億,65歲以上的老人數量約1.67億。其中,1.8億以上的老人都有慢性病種,失能、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高達4200萬,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1.8%。另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近30年來,我國老年人口撫養比由不足9%上升到17.8%。
5、馬文芳:建議在空巢老人集聚區設互助養老院
建議關注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實行以家庭養老為主,多種養老模式并存的農村養老機制,可在空巢老人集聚區,建設互助養老院。
建議實行以家庭養老為主、多種養老模式并存的養老模式。國家可對農村的財政支出傾斜,給農村養老實施更多的優惠政策。為解決因青壯年外出務工而導致的空巢老人問題,除原有的鎮街養老院,可以在空巢老人集聚的地區建設農村互助養老院,村集體利用閑置空地或村委辦公區建設養老院,采取村民自愿的原則把農村空巢老人集中起來,政府承擔基本的水電費用,衣食住行等費用由子女承擔。這樣一方面農村老人之間可以互相照應,另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老人的生活樂趣。
6、李楠楠:關于加強養老從業人員專業隊伍建設的建議
李楠楠分析,全國現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2.54億,占總人口的18.1%,老齡人口呈現出基數大、增速快、壽齡高、空巢化、失能失智多的特點。
李楠楠認為,當前我國養老服務有效供給仍顯不足、服務水平仍有明顯差距。一是養老服務人員缺口較大。據統計,目前我國失能老人約1200萬人,若按照國家失能老人與護理員4:1的配置標準推算,護理員需要300萬人,目前全國的養老護理員卻只有30多萬。二是年齡結構不合理。現有養老從業人員年齡普遍偏高,45-65歲的工作人員是養老服務隊伍的主體,文化程度整體偏低,專業素養不高,服務專業性難以保證。三是養老服務從業隊伍不穩定。養老機構從業人員勞動強度大、工資待遇差、社會地位低、晉升空間窄,對年輕人缺乏吸引力,養老機構普遍存在招人難、留人難、隊伍不穩定的難題。
建議:一是在國家層面設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專業崗位體系,并在教育培訓、工資待遇、人才保障等多領域制定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中長期規劃,為他們提供政策和制度上的保障,提高養老護理工作的社會認同度,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進入養老服務領域。
二是建立健全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培訓制度,完善與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等級配套的薪酬激勵機制,依據職業技能等級給予相應的技能補貼,切實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工資福利待遇。
三是將醫院醫師晉升職稱前到護理院提供服務作為下基層服務的一個方面。鼓勵醫護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任職,并在職稱評定等方面與醫院醫護人員享受同等待遇。
四是安排部分福彩公益金引導、支持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和課程。通過訂單培養、共建實訓基地等方式,實現教學與就業無縫對接。吸收一批學歷層次高的年青優秀人才加入到養老服務隊伍中來。要強化養老護理人員的專業培訓,通過積極引進國外先進培訓課程體系、擴大培訓規模等措施,進一步提升養老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
7、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2.5億,農村老年人占1.3億
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超2.5億,農村老年人占1.3億;農村老齡化水平達22.5%,呈現出“老齡程度更深”“未富先老更快”“困難老人更多”“養老需求更迫切”等特殊性;預測到2028年,中國農村老年人口比重將突破30%,高于城市11個百分點。
8、養老服務業包含哪些?
廣義的養老服務業包含養老照護服務、老年醫療衛生服務、老年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老年社會保障、養老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服務、養老金融服務、養老科技和智慧養老服務。
狹義的養老服務業主要是指養老照護服務,包含機構養老服務業、社區與居家養老服務業。
9、蘇州養老機構數量
蘇州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養老機構206家,總床位5.8萬張,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47張,高于全國的千名老人床位數30.9張。
吳中區的養老機構數量最多,共27家,其中,自理型機構和護理型機構的數量基本一致,分別有10家和11家,而綜合型機構6家。
著作權歸鏈老網所有。其次是吳江區、常熟市和姑蘇區,分別統計到23家、23家和20家,這些地區的自理型機構都是最多的,數量占比超過所有機構的一半,而且護理型機構較少?;⑶饏^、工業園區、太倉市、張家港市能夠統計到的養老機構數量較少,機構數量均在10家之內。目前,只有相城區的綜合型機構則相對較多。
10、蘇州市養老機構的收費價格
樣本養老機構的平均收費價格為1104.3元/月-3715.5元/月。各區中養老機構收費最高的是虎丘區,平均每月收費1558.3元/月-6000元/月,其次收費最高的是吳中區,每月高收費的平均值為5125元/月,其他區的收費價格則低于5000元/月。目前收費最低的是姑蘇區,每月收費價格從595元/月-2240元/月。
11、蘇州老年人口數據
根據蘇州市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蘇州市總戶籍人口722.60萬人,常住人口1074.99萬人。2018年底,蘇州全市戶籍人口為703.55萬人,其中老年人口183.09萬人,占戶籍總人口的26.02%,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萬人。蘇州人均期望壽命已達83.54歲,僅次于上海市(83.63歲),位居全國城市第二位。
“十三五”時期,蘇州市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其中,60-69周歲老年人99.11萬人,占老年人口數的54.13%;70-79周歲55.79萬人,占老年人口數的30.48%;80-89周歲24.42萬人,占老年人口數的13.34%;90-99周歲3.69萬人,占老年人口數的2.02%;100周歲以上老年人663人,占老年人口數的0.03%。和上年相比,各年齡段老年人口都有所增加,60-69周歲老年人口已逼近100萬,10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也創了新高。
常熟市、太倉市、姑蘇區的老齡化程度都已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近乎每三個人就有一名老人。
除工業園區外,其他市區的老齡化程度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常熟市的老年人口突破33萬人,達到了人,張家港市、吳江區、姑蘇區分別以人、人、人緊隨其后。各市區普遍呈現增幅加快、老齡化趨勢加重、高齡老人增多、老齡化差別加大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