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鄉向海天地寬
——通道全力建設懷化向南對外開放新通道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趙志高
懷化日報全媒體記者楊玉捷
通訊員吳祥淼粟勇主
“南楚極地,百越襟喉”是為通道,這里地處云貴高原與南嶺西端的過渡地帶,東北為雪峰山余脈延伸地,西南有貴州苗嶺余脈,其間蘊藏著巨大的清潔能源,一臺臺風機、一排排光伏板、一個個儲電樁通過日益完善的電網,為通道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動力,這正是通道近年來應勢而為、借勢而進、趁勢而上全力建設懷化向南對外開放新通道的一個縮影。
(通道轉兵紀念館。肖化冰攝)
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是“國之大者”的“開卷考”,是聚焦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的“必答題”,是深入實施“五新四城”戰略的“總牽引”。7月28日,懷化市委六屆五次全體會議召開,為推進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描繪了更加清晰的圖景,提供了更加明確的路徑。
“我們必須立足通道資源稟賦充分發揮通道比較優勢,找準工作著力點和切入點,為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作出通道貢獻。”通道侗族自治縣縣委書記毛運鴻表示,通道聚焦“三高四新”美好藍圖和“五新四城”戰略、“一堡三區”目標順勢前行,奮力而為。
應勢而為
打造改革開放撬動發展的戰略新支點
“對于通道這樣的內陸后發地區,必須搶抓戰略機遇,以構建開放新格局來重塑發展新優勢,這是融入新發展格局的時代所需、大勢所趨。”通道侗族自治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田剛在調研牙屯堡貨物公鐵聯運中轉站項目建設時強調。
近年,通道緊扣打造懷化國際陸港向南開放橋頭堡的戰略目標,按照“以產興城、產城融合”的理念,將融入懷化國際陸港建設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商貿物流發展規劃等深度銜接,規劃實施通道牙屯堡貨物公鐵聯運中轉站、通道縣溪貨物公鐵聯運中轉站、通道工業硅多晶硅產業園、通道湘桂黔公鐵聯運物流園。制定實施《通道關于加快融入通道融入陸港建設的步伐得到進一步提速。
通道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建設(一期)、中國郵政物流配送體系建設、通道坪坦至隴城公路改造、通道雙江至獨坡公路改造、縣溪至鍋沖公路改造、菁蕪洲至牙屯堡公路改造等項目持續穩步推進。
同時,將充分發揮通道地處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帶、邊界地區交往緊密的區位優勢,加強與接邊地區商貿、產能合作,推動周邊地區貨源從通道融入懷化國際陸港通關編組,打造輻射湘桂黔的國際貨運集結中心,讓“山路盤旋”變“出海騰飛”。縣委縣政府多方努力,爭取廣西全州至通道高速公路(湖南段)納入《湖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推動公鐵聯運與懷化國際陸港無縫銜接。
通道林地資源豐富,發展綠色經濟、新能源產業是不可多得的優勢,推動風光蓄儲一體化發展,打造湘桂黔三省邊區清潔能源輸送中心,爭創全省新能源示范縣,通道正加快步伐向前邁進。
(黃沙崗風電場。粟勇主攝)
“十四五”期間謀劃了新能源項目25個,總裝機524萬千瓦,總投資300億元。其中風電項目14個,光伏發電項目6個,鋰電池蓄能項目2個,抽水蓄能項目3個。已列入“十四五”規劃的14個風電項目88.5萬千瓦,光伏2個16萬千瓦。
9月19日,隨著畫筆山風電一期竣工投產,通道相繼建成湘壽坪、天塘界、播陽、大高山、三省坡、彭莫山等8座風電場,共計裝機容量為57.5萬千瓦,已全部并網風電場每年發電14億度。建成了3個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總裝機容量1.52萬千瓦。塘沖100兆瓦儲能電站建成投運,成為全省首個新能源發電項目配置新型儲能試點項目。
7月1至2日,全國林下經濟珍奇產品(蟲茶)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通道縣舉行,吸引國家、省、市專家學者70余人參加。“鉤藤”成功入選湖南首批道地中藥材名錄,通道為核心產區,被譽為“中國鉤藤之鄉”。
搶抓廣藥集團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和“中國鉤藤之鄉”落戶通道重大機遇,大力發展以鉤藤為代表的中藥材種植及其加工業,打造集產業研發、產業加工、產業檢測“三產融合”的中藥材產業示范區。
通道先后出臺《關于加快“兩茶一藥”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通道侗族自治縣2023年鉤藤整村推進實施方案》、《通道侗族自治縣推進現代中藥材種植加工產業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多個文件,全面扶持中藥材產業發展。
目前,全縣現有中藥材種植面積12.89萬畝,產值突破10億元。規模較大的品種為鉤藤6.2萬畝,黑老虎1.5萬畝,黃精1.83萬畝。
借勢而進
建設以適港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新體系
9月19日,通道舉行2023年第三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活動,吹響全縣項目建設沖鋒號。
淮北礦業集團綠色礦山資源綜合利用開發等3個項目正式開工,總投資20.71億元;雙江11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4個項目完成竣工,總投資6.57億元。
6月27日,該縣人民政府與廣藥集團供應商廣西有田藥業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攜手在通道布局廣藥集團湖南省第一個中藥材供應種植基地,通道中藥產業發展壯大迎來新機遇。
結合該縣公路、鐵路南下兩廣十分便利,鐵路貨運站對接懷化國際陸港的區位優勢,通道積極推進30萬噸工業硅生產基地的規劃設計工作。目前規劃設計已于8月22日通過專家評審。
“全縣工業硅產業逐步整合重組、轉型升級、努力打造全省重要硅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供應基地。”通道發改局相關負責人介紹。
(通道產業開發區。粟勇主攝)
同時,通道加快推動“五好園區”建設,重點圍繞電子信息、箱包皮具、竹木精深加工三大主導產業,著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和發展能級,引導企業“出山向海”,打造一批標志性的“出海”品牌和“專精特新”外向型企業。
2022年,園區注冊企業55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家,園區技工貿總收入41.94億元。
通過持續擦亮營商品牌金名片,不斷深化“創業通道服務周到”營商品牌15條硬措施。截至8月,全縣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0個,實際到位資金23.1億元,落地項目7個,已完成全年招商任務的75.7%。全縣8家外貿型企業完成進出口總額1557.6452萬元,開行中歐班列5.29班次,到發標箱296個,完成任務的148%。
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該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5%,省市重點項目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分別達84.25%、85.12%,超序時進度分別達17、18個百分點。
趁勢而上
爭做全市文旅融合促開放的標桿示范
4月20日,2023年湖南省(春季)鄉村文化旅游節、湖南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暨湖南·通道侗族大戊梁歌會在通道皇都侗文化村開幕。大型侗寨山水實景演出《戊梁戀歌》,不僅是一場“侗”聽的“村晚”,更是一個流量大戶、留客“通道”,成為通道旅游“火爆”出圈的成功密碼,更成為游客來通道侗鄉必打卡的節目。
讓世界“侗”聽民俗風情之旅入選國家文旅部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皇都侗文化村被評為“中國最美侗寨”,萬佛山景區被評為“亞洲最大峰林峰叢丹霞地貌”。
從7月下旬起,通道邊陲小鎮牙屯堡,每逢周末戊梁文化廣場人頭攢動,“戊梁飛歌,‘鄉’當懷味”周周樂輪番上演,再度成為湘、桂、黔三省區周邊群眾的魅力舞臺,吸引數萬外地游客前來打卡體驗。
“通道轉兵”“生態休閑”“民俗風情”交相輝映,“紅”“綠”“古”3條精品騎行徒步線路將通道旅游串聯起來,有機構成一幅現實版的中國侗鄉“清明上河圖”,被譽為“都市旅人的后花園”“中國和諧社會的原始版本”。
“通道轉兵紀念館”入列國家文旅部推出的10條國家級旅游線路和湖南省重點推介的12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之一。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通道段)、通道轉兵紅色文化研學中心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
(萬佛山云海。粟勇主攝)
“亞洲最大峰林峰叢丹霞地貌”;皇都侗寨入選新版湖南旅游宣傳片的12個地標之一亮相央視。
“當前,通道正迎來新的文旅產業繁榮,市委提出要把通道建設為文化旅游先導區,這是通道新的機遇,通道將聚焦文旅這個最好基礎和最大優勢。”該縣文旅局相關負責表示
今年,通道有效整合各類資金5000余萬元,皇都新游客服務中心建設好并投入使用,皇都游服中心至普修橋2公里河道治理、沿路游步道修建及進村道路、14棟民房風貌、實景演出觀眾臺完成提質改造。
數字景區建設、研學寫生、養生度假、徒步探險、自駕露營等多元業態逐步完善,萬佛山國家5A級景區正在創建。
上半年,通道共接待旅游人次211萬人次,同比增長66.4%,旅游收入20.4億元,同比增長76.74%。
(原載《湖南日報》10月17日T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