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二胡 >二胡獨奏曲超長版雪絨花(傳承傳統民族文化 創新高校音樂教學模式)

      二胡獨奏曲超長版雪絨花(傳承傳統民族文化 創新高校音樂教學模式)

      傳承傳統民族文化 創新高校音樂教學模式

      成立于2004年的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由南京師范大學與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音樂學院是泰州學院下設教學單位,依托名城、名校,在音樂教育上具有鮮明的特色。學院堅持并弘揚“明德、尚學、創新、和諧”的教學思路,堅定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以學生為本,突出內涵建設,不斷創新音樂教學模式,積極開展音樂教學實踐活動,構建優質音樂教師隊伍,積極傳承傳統民族文化,促進民族音樂文化與音樂教育相融合,為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注入一份動力。

      創新音樂教育體系

      激發學生傳承民族文化的主動性

      作為傳承傳統民族音樂文化的主陣地,高校在音樂教育中融入傳統民族文化,對于提高大學生的音樂文化素質、培養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意義重大。為更好地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突出學生在傳承中的主體地位,學院主動創新音樂教育的方法與策略,開展更多元的音樂教學活動,讓學生們對傳統民族文化產生興趣,并主動承擔起傳承傳統民族文化時代使命。

      學院及時召開人才培養方案專家評審會,對音樂學、音樂表演等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科學評審,為培養方案的調整提出專業性、可行性的建議,優化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引進民族文化傳承的相關內容,為音樂教育方法的創新指明方向;派教師赴淮陰師范學院音樂學院、南京曉莊學院音樂學院、三江學院藝術學院等多所高校音樂院系學習調研,學習借鑒兄弟院校課程設置與授課模式以及科研創新等方面的經驗,科學謀劃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深入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

      學院組織開展“三聽兩問”系列教職工座談會,深入管理隊伍、聲樂教研室、器樂教研室、鋼琴教研室、理論教研室和舞蹈教研室,了解他們關于音樂教育、硬件設施及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建議,制定問題匯總清單,實行對賬銷號,確保整改到位,夯實音樂教育基礎、提升音樂教育質量。

      學院以“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系列活動為抓手,將地方音樂文化、民族音樂文化融入音樂教學之中,豐富教學內容,拓展教學模式;舉辦系列“聆聽紅色經典”專題講座活動,邀請省內外優秀音樂家,在賞析中國小提琴作品、愛國歌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堅定的文化自信,讓學生主動爭做傳統民族文化的傳承人。

      優化音樂教學實踐

      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情感體驗

      音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實踐活動。學院不斷優化音樂實踐活動,用更有教育意義的音樂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情感體驗。

      學院先后舉辦多屆“聲樂實踐專場音樂會”“器樂實踐專場音樂會”等實踐音樂會,通過男女聲獨唱、重唱、對唱、合唱、表演唱等形式及二胡、竹笛、古箏等多種民族樂器的演奏引領學生走上藝術實踐舞臺;成功舉辦“合唱”與“中國傳統音樂”匯報演出、“御舟天聲——古箏專業匯報音樂會”等多場匯報音樂會,用富有民族特色的表演展示學生們的學習成果,弘揚民族音樂文化。

      學院以賽促教、以賽促學,在各級各類競賽活動中屢獲佳績。學院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第四屆香港國際音樂節”,取得民族唱法青年A組一等獎、美聲唱法青年A組一等獎、美聲唱法青年B組一等獎等眾多獎項;選派優秀學生參加江蘇省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展示活動、第六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孔雀杯聲樂大賽等多項比賽;舉辦校“夢想起航首屆合唱比賽”“音樂舞蹈專業大賽”“青春飛揚經典唱響”合唱比賽等比賽,在豐富學校文化藝術氛圍的同時展現民族音樂魅力;舉行“用電影講述國防故事”配音大賽,以聲音講述崢嶸歲月,憑光影傳遞紅色精神,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扎實開展音樂類社團活動,用更為豐富的形式傳承傳統民族文化。學院鳳凰合唱團是江蘇省內獨立學院的新晉省級歌舞團,致力于精品藝術活動的創作與排演,以藝術實踐為抓手著力培養并提升校園文化品位,深耕地方文化、傳承民族文化;有效發揮社團示范帶動、宣傳引導作用,重視羽裳合唱社團等多個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積極參加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社團文化藝術節等活動,營造良好的社團文化氛圍,助力傳統民族文化傳承。

      拓展音樂教學方式

      提升民族音樂文化的時代活力

      學院著力拓展音樂教學方式,應用各類先進的教學設備,將傳統民族文化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之中,用科技傳承民族音樂文化。

      學院將信息技術充分運用于音樂教學體系,調動教師開展信息化音樂教學的積極性,用實用好音頻、視頻,將民族音樂作品的文化、知識及民族精神等融入音樂教學,使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的雙重影響下,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開拓他們的民族音樂文化視野,成為具有較高民族音樂文化素養的優秀人才。其中,《鋼琴即興伴奏的多樣性呈現——以歌曲〈雪絨花〉為例》《佳仁者至情——〈牡丹亭〉與泰州學派的儒學新變》等多部優秀微課作品在江蘇省高校微課比賽中獲獎。

      推動音樂教學方式的創新,從課程上將“合唱”與“中國傳統音樂”緊密結合起來,將短小經典的民歌曲調進行改編,江蘇民歌《茉莉花》、浙江山歌《對鳥》、粵語童謠《落水天》、四川山歌《跟著太陽一路來》、山西民歌《打酸棗》、閩南童謠《天黑黑》、云南山歌《彌渡山歌》等曲目以合唱的形式呈現出來,在傳承民族經典音樂的同時實現創新突破。讓學生在淺入深進的學習中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之中。

      學院開展貫穿大一至大三全部學習階段的專業技術早功課,讓學生們意識到“一日之計在于晨”,要合理分配時間、夯實專業基礎,有效提高音樂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動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

      優化音樂教師隊伍建設

      夯實傳承民族文化的人才基礎

      教師是教育的具體實施者,音樂教師的職業素質與技能水平對創新音樂教育、傳承民族文化有著重要作用。學校為發揮音樂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傳承傳統民族文化,著力優化音樂教師隊伍建設,提升音樂教師隊伍水平。

      學院以教師發展中心建設為抓手,先后開展“科研團隊”“雙百”行動計劃建設,加大“雙師雙能”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培養一大批優秀青年教師成為學院創新音樂教育、傳承民族文化的中堅力量。

      學院先后聘請多家單位的優秀藝術家為特聘教授和兼職教授,全面指導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工作;不定期邀請民族音樂領域的專家到校舉辦講座和研討會,擴大音樂教師的學術視野,優化音樂教學方法,真正將民族音樂融入教學之中,科學傳承傳統民族音樂文化。

      學院派教師參加“江蘇省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參賽課程《視唱練耳》以“多聲部民族音樂風格辨析”專題為例,講授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創新設計的視唱練耳課程,并憑“引領‘四新’建設理念、聚焦教學創新的思路與舉措”榮獲二等獎。取材于泰州姜堰民歌《五月石榴紅花開》而創作的優秀民樂合奏作品《鳳城花開》充分融合泰州地區的民族文化,在首屆器樂實踐專場音樂會的演出獲得滿堂喝彩。學院不定期組織優秀音樂教師的個人獨唱、獨奏音樂會,激勵音樂教師主動加強民族音樂知識與文化的學習,提升教師的音樂素質。

      奮進新時代,砥礪新征程。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學院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目標,以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為己任,以嚴謹的教風、優良的學術風氣,在音樂教育理論研究和音樂教育實踐不斷銳意進取,通過革新教育理念、創新音樂教育體系、優化音樂教學實踐、拓展音樂教學方式、優化音樂教師隊伍建設等舉措,開拓新時代音樂教育的典范,最終培養全面發展的音樂、舞蹈師資、音樂表演和編創人才。

      (閆琇虹)

      ·廣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播放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一区| 呦系列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精品一区| 人妻互换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一区不卡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一区| 男人的天堂精品国产一区| 91大神在线精品视频一区|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精品一区精品二区| 国产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无码乱人伦一区二区亚洲一|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电影| 亚洲毛片不卡av在线播放一区| 国产av一区最新精品|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国产亚洲福利一区二区免费看|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韩国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一道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男插女高潮一区二区| 伊人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影院视频|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 欧美成人aaa片一区国产精品|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电影网| 国模私拍福利一区二区| 糖心vlog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中文字幕永久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黑人大战亚洲人精品一区|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