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黃忠
通訊員李侃迪胡蝶
當多彩非遺遇到浪漫露營,會擦出怎樣的火花?用傳統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收獲意外的精彩!
活動現場
6月11日晚,武漢市江夏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文化帳篷音樂節在江夏區楓香云堡旅游度假區舉行。梁子湖畔,一場傳統非遺與現代浪漫交融的演出吸引了眾多游客參與。
游客打卡
草坪、帳篷、湖水、微風……恰逢周末,宛如風光大片般的活動現場,吸引了不少家庭自駕前往,不少人舉家齊動員,早早地來到活動現場,感受江夏非遺的獨特魅力。
非遺帳篷市集人氣火爆。龍舞(金口草把龍)、烙畫藝術、漢派木刻技藝、荊楚刺繡技藝、湖泗窯陶瓷制作技藝、糖畫等十幾項非遺項目的傳承人在現場擺攤,向游客介紹非遺技藝。
講述木刻作品創作過程
“作品是以刀代筆,純手工雕刻,一刀一刀雕刻出來是有溫度的,最后再拓印成畫,有點像傳統的版畫。”漢派木刻技藝非遺傳承人朱明向游客現場揭秘木刻作品的創作過程。
梁子湖畔的湖泗瓷窯址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活動現場,江夏區陶藝協會展出了瓷瓶、瓷杯、瓷碗、瓷俑等精美瓷器。這些瓷器,不僅造型別致而且美觀實用。
“傳統技藝只有不斷傳承創新,才有生命力。展出的瓷器都是我們借鑒湖泗瓷窯的古法技巧,并采用現代工藝和審美進行設計創作的。我們將依托陶藝進校園、進景區等活動,發揚非遺技藝。”該協會負責人說道。
現場制作糖畫
可以吃的非遺——糖畫則受到小朋友們的歡迎。具體吃到什么造型,完全隨機,轉盤指針指向什么動物造型,手藝人就現場作畫。拿到手里的糖畫,先端詳一番,忍不住了再下口吃進肚子,可謂“精神物質雙豐收”。
逛完了,吃夠了,當日活動的重頭戲——非遺文化音樂會拉開帷幕。國潮樂隊表演的《赤伶》將現代音樂形式與京劇元素巧妙融合;尺八、嗩吶合奏的《孤勇者》、二胡《賽馬》將傳統民間樂器與現代流行歌曲創新融合;荊楚刺繡旗袍藝術團帶來的《楚韻風華》旗袍秀,將刺繡這一非遺技藝生動地展示在了大眾面前……精彩豐富的歌舞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了高潮,不少觀眾或席地而坐,或坐在帳篷里欣賞節目,好不愜意。
現場歌舞表演
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此次活動以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為主題。當日,武漢市江夏區副區長梁爽等領導還為楓香云堡·江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揭牌,并為江夏區第三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授牌。
非遺就在你我身邊
“舉辦非遺文化帳篷音樂節,以年輕人喜歡的方式生動地演繹非遺文化,彰顯匠人精神,可以讓更多年輕人關注非遺文化。”江夏區文旅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江夏區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渾厚,通過開展非遺進景區進社區、非遺展演、非遺帳篷市集、非遺產項目授牌等活動,可以更好地將文化和自然遺產與群眾生活聯系起來,使之綻放最迷人的光彩,并將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真實、完整地保護傳承下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