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大賽活動主題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二胡大賽活動主題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黃懷海
膾炙人口的二胡曲《賽馬》,是由著名作曲家黃懷海在1964年創作的。樂曲表現的是我國內蒙古人民在傳統節日“那達慕”盛會上進行賽馬比賽時的背景。《賽馬》的旋律簡單,主題是蒙古族民歌《紅旗歌》。
黃懷海先生從這首民歌中得到創作靈感,憑借自己嫻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僅有四句十六小節的民歌,升華為一首風靡全國,響徹海內外的傳世之作。
二胡賽馬作曲家是黃海懷(1935-1967)。
江西萍鄉人。當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
1949年--1952年在萍鄉三中(鰲洲中學)讀初中,他的二胡作品在發展傳統演奏技巧的同時,敢于大膽借鑒西洋音樂的手法,因此既具有本民族的特色,又有一定程度的推陳出新。
其代表作品為二胡曲《賽馬》,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最杰出的二胡作品之一。
黃海懷
《賽馬》是黃海懷創作的一首二胡獨奏曲,是1964年第四屆“上海之春”二胡獨奏比賽中的新作品。樂曲以其磅礴的氣勢、熱烈的氣息、奔放的旋律而深受人們喜愛。無論是氣宇軒昂的賽手,還是奔騰嘶鳴的駿馬,都被二胡的旋律表現得惟妙惟肖。音樂在群馬的嘶鳴聲中展開,旋律粗獷奔放。由遠到近清脆而富有彈性的跳弓,強弱分明的顫音,描繪了賽馬盛況的情形。二胡快弓、跳弓技巧的運用,撥弦、顫音技巧的運用,在我們面前展現了一幅生動熱烈的賽馬場面。[1]
二胡曲《賽馬》就是描寫賽馬時駿馬奔馳,賽馬手興高采烈一爭高低的情景。 《賽馬》 黃海懷創作。樂曲分為兩部分,一是描寫眾馬奔騰、奮蹄疾馳的。先是奔放、熱烈地[引子],由附點長音與16分音符短音相協,渲染了賽馬場面熱烈歡快的氣氛: 緊接著的旋律是以堅定的4分音符長音與上述緊促的節奏音型相對比,這兩個部分連起來,一氣呵成演奏,構成樂曲羽調式的第一主題: 二是表現賽馬場上賽手們心里歡唱性的第二主題。這四個樂句整齊而分明,仍采用羽調式,像是賽手們心里哼唱著歡樂的歌兒,愉快而緊張地進行著賽馬: 這個是很激烈、明快、激動的曲子,表達了很多馬兒在一起奔跑。 沒有什么特別的思想感覺,就是一種賽馬比賽。
1. 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無法一概而論。
2. 一般來說,需要考慮以下因素:活動目的、參與人群、活動內容、場地和預算等。
需要根據這些因素來制定具體的方案。
3. 在制定方案時,可以考慮一些傳統的端午節活動,比如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葉等,也可以結合當地文化和特色來設計活動內容。
同時,需要注意活動的安全和衛生問題,確保參與者的身體健康。
答:端午節是我國文化傳統節日,為豐富社工節日生活,大家一起進行包香粽比賽,做香袋,荷包刺繡,社工可一展風彩,朗誦,端午抒懷,民歌小賽,器樂,豎笛,二胡,電吹管,最后小合唱,這端午節已經有聲有色,豐富多彩。
《步步生蓮》歌曲介紹
李福華老師和新海派領軍人物之一、著名畫家陳家泠老先生在一次雅集上,陳家泠專為李福華書寫了“步步生蓮”的書法作品。根據作品含義并在陳家泠提議下,李福華創作了這首《步步生蓮》二胡曲。相傳,佛祖出生時,步行七步,步步生蓮。即生成佛。樂曲委婉清麗,猶如點點雨滴,滋潤著人們的心田。如今這首曲子傳遍大江南北,聽者無不隨喜贊嘆,成為一首新的二胡名曲。
李福華老師:中央民族樂團胡琴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胡琴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文化部藝術人才庫專家評委,全國職業院校藝術技能評委以及各類電視、網絡藝術比賽音樂評委。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大賽活動主題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大賽活動主題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二胡笛子怎樣學,二胡笛子怎樣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