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上午,第14屆青少年“未來工程師”博覽活動在中國宋慶齡科技文化交流中心舉行。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區)以及港澳地區的青少年工程師代表隊共3000余人集聚北京,向公眾展示他們的創新力量。
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本屆未來工程師博覽活動的啟動儀式上,在二胡演奏《我的祖國》主旋律下,參加活動的部分同學進行了快閃詩朗誦表演。“科普中國”形象大使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院士歐陽自遠和歌唱家陳思思,在現場與“未來工程師”們一起獻聲《歌唱祖國》。
未來工程師活動是每年科普盛宴“全國科技活動周”北京主會場的重大展示項目,為引導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實踐,培養愛科學、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濃厚興趣,活動已連續舉辦13屆。今年,“未來工程師”博覽活動由教育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科技部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聯合香港STEM教育聯盟共同組織舉辦。
未來工程師項目負責人劉志剛表示,“未來工程師”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為我國構建創新型國家儲備創新人才而設立的項目。項目強調以“學生創新創意創作制作”為主要內容,力求把科學、技術、工程、藝術相結合,通過真實任務培養青少年綜合運用知識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博覽活動具體包括木梁承重、投石車、過山車、水火箭、無人機、千機變、創意花窗、創意微拍1+1、愛創造智能作品、智能F1賽車、回收工程等11個項目,將在19日至25日逐一展示。
未來工程師項目受到廣泛認可,也得到了中小學生的歡迎,活動影響力逐漸擴大。自2018年起,香港STEM教育聯盟組織香港賽區加入了“未來工程師”博覽。今年,澳門也作為一個賽區加入活動,還有3支來自俄羅斯的參賽隊伍參加愛創造智能作品的展評活動。
據介紹,每年有來自全國20多個省(區、市)300萬人(次)的中小學生參加活動,全國各地的同學將在各省(區、市)的活動中選拔,最終參加全國展示。每一個項目都需要學生靈活運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知識來完成挑戰,是對學生動手制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綜合性考察。
本屆“未來工程師”博覽活動面向社會開放,科學加、今日頭條等媒體平臺進行全程直播。
(責編:張萌、張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