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場當代作品音樂會、5場講座和大師班、2場論壇、3位駐節作曲家……由上海音樂學院主辦的2023上海當代音樂節,將于9月19日-25日登場。
“音樂節在空間上立足上海、面向世界,在時間上立足當代、面向未來。”上海當代音樂節藝術總監廖昌永介紹,音樂節將展示國內外當代作曲家的精品佳作,促進國際音樂文化交流,推出具有民族性的原創音樂作品,打造青年音樂家展現才華的舞臺。
“未來,上海當代音樂節將不斷向國際一流音樂節邁進,為當代音樂的繁榮發展注入‘上音力量’。”廖昌永說。
上海當代音樂節海報
11場音樂會聚焦51位作曲家
11場當代作品音樂會是音樂節焦點,包括三場管弦樂作品音樂會、一場交響聲樂作品音樂會、一場民族管弦樂作品音樂會,以及六場室內樂作品音樂會。
張國勇、張誠杰、俞潞、高健、孫鵬、金郁礦等老中青三代指揮家,將攜上海歌劇院交響樂團、寧波交響樂團、無錫民族樂團,以及大地之歌室內樂團、新古典室內樂團、斷章民族室內樂團、藍漢成與友人室內樂團、陶樂與上海獨奏家室內樂團、江非凡與上海音樂學院Pioneering-Lab室內樂團,擔綱演出重任。
11場音樂會將呈現51位國內外作曲家的55部重要作品,作品分別來自芬蘭、韓國、日本、法國、新西蘭、俄羅斯等國作曲家馬格努斯·林德伯格、陳銀淑、細川俊夫、特里斯坦·米哈伊、格倫達·基姆、亞歷山大·拉德維洛維奇,以及國內的趙季平、葉小綱、陳其鋼、許舒亞、徐孟東、何訓田、張千一、秦文琛。
其中,“經典管弦樂作品音樂會”將特別演出凱婭·薩莉亞霍的《光與重力》,以表達對這位故去不久的芬蘭女作曲家的紀念和致敬。“交響聲樂作品音樂會”將由歌唱家李秀英、楊光、王凱蔚與多位青年歌唱家同臺演繹。中阮演奏家吳強、二胡演奏家嚴潔敏、二胡演奏家陸軼文、嗩吶演奏家劉雯雯等,也將參演多部協奏曲。
“這55部作品并不包括‘百川獎’國際作曲比賽的10部決賽作品、‘全國音樂學院作曲工作坊’的12部參演作品,算上這22部,一共是77部。”上海當代音樂節項目總監周湘林介紹,音樂節在展現世界經典當代作品的同時,更注重展示中國當代作曲家的創作成果,尤其是不遺余力地培養、扶持中國青年作曲家,“整個音樂節有77部作品,涉及到青年作曲家的作品有39部,足見對青年作曲家的關懷和關注。”
廖昌永在發布會上
周湘林在發布會上
3位作曲家駐節分享藝術心路
3位駐節作曲家是音樂節的一大亮點。馬格努斯·林德伯格(芬蘭)、陳其鋼、許舒亞的管弦樂代表作《小夜曲》《逝去的時光(二胡版)》《涅槃》,將在開幕音樂會上呈現。
三人還將舉辦專題講座,分享創作理念,對話青年學子。來自芬蘭的馬格努斯·林德伯格將以《我音樂中的能量、對比與張力》為題開講。蟄居浙江麗水深山多年的陳其鋼罕見出山,將帶來新書《悲喜同源——陳其鋼自述》,分享他的藝術人生和作曲心路歷程。許舒亞則將開講《國際化音樂語言的源起發展和我的音樂創作(歐洲時期)》。
同時,法國作曲家、頻譜音樂創始人之一特里斯坦·米哈伊和俄羅斯作曲家、圣彼得堡音樂學院教授亞歷山大·拉德維洛維奇也將舉辦大師班,分享創作技法和理念。
今年的音樂節還有兩場重要論壇:“青年作曲家當代音樂論壇”、“百川獎”高峰論壇。
“百川獎”國際作曲比賽也是音樂節的重要一環。今年的比賽收到來自19個國家和地區的114部原創作品。經過嚴格遴選,10部作品脫穎而出,將由高健指揮大地之歌室內交響樂團在決賽音樂會呈現,并角逐最終獎項。作曲家葉小綱擔綱評委會主席,七位國內外作曲家擔任決賽評委。
“上音作曲工作坊”擴大視野,升級為“全國音樂學院作曲工作坊”,也被納入音樂節的陣營。青年指揮江非凡搭檔上海音樂學院Pioneering-Lab室內樂團,將呈現11所國內音樂院校共12位本科作曲學生的作品。
木卡姆藝術是世界級非遺項目,音樂節特別邀請到新疆藝術劇院木卡姆藝術團,舉辦專題講座,獻演充滿民族風情的木卡姆音樂。來自天山腳下的木卡姆,將帶領觀眾感受中國大地上不同文化族群間,音樂藝術的個性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