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前夕,江南絲竹樂團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奏響了《但愿人長久》,讓歐洲觀眾感受到了中國傳統佳節的氛圍。這是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上海市奉賢區文化和旅游局共同組建的非遺交流展演團組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和法國巴黎的一站,通過這次展演,將海派特色的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當地,加深歐洲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
第一場活動是上海的非遺展演團隊在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內舉行“布魯塞爾遺產日開放活動”。9月16日一大早,伴著典雅柔美的江南絲竹之韻,當地民眾已在門口排起了長隊,等待入場。使館大廳被布置成了國風濃郁的活動場地,大廳一側,上海剪紙的傳承人李詩憶以一把剪刀,惟妙惟肖地剪出花鳥魚蟲、四季風景。她為活動準備的剪紙圖案是中國的“國寶”大熊貓,這讓參觀者紛紛嘗試起來,用對稱技法剪出這憨態可掬的“萌寵”,并裝裱成精美的卡片。榫卯技藝傳承人彭俊發帶領大家動手玩起了魯班鎖,參與者也不斷感嘆中國傳統木作的深刻智慧。另一側的舞臺上,江南絲竹八大曲中的《行街》《歡樂歌》、江南民歌《茉莉花》、江南孫氏二胡藝術代表作《流波曲》等曲目輪番登場,讓觀眾陶醉其間。獨唱演員在江南絲竹伴奏下,唱起了民歌《茉莉花》,引來比利時觀眾一起輕聲哼唱。
9月19日晚,天涯共此時?“海上清輝”上海非物質文化精品展開幕式暨“江南絲韻”中秋音樂會在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舉行。上海的江南絲竹交流演出團和比利時音樂家左漢(JohanFamaey)同臺演出,以音樂為紐帶,串聯起兩國人民相通的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共同祈愿。上半場,左漢演奏了他將古典交響樂與中國民族音樂元素融合創作的《嫦娥》組曲,分別用鋼琴、揚琴娓娓道來。下半場,“清韻”江南絲竹樂團帶來了江南絲竹代表性曲目,最后,以蘇軾詞譜曲的《但愿人長久》將演出帶向高潮。
2023年9月21日,展演團組來到了巴黎中國文化中心,舉辦“國風華彩——上海非遺日”活動,又將具有鮮明海派特色的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帶到法國。當晚,“國風華彩”絲竹雅韻音樂會在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劇場上演。“清韻”江南絲竹樂團不僅演繹了《春到清江》《賽馬》《喜送茶》等經典或新創曲目,還加入了對中國傳統民樂的賞析。每演奏一首曲子前,主持人都會生動地介紹相關樂器,“舞臺上最古老的民族樂器是哪一個?”“猜猜揚琴模擬的是自然界的什么聲音?”“試一試左右手不同演奏方法的板鼓”這些有趣的問題和任務,引得觀眾躍躍欲試,興致盎然。在音樂會的尾聲,獨唱演員以一首《我和我的祖國》向即將到來的國慶獻禮,也在歌聲中祝福中法兩國人民友誼長存。(新民晚報記者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