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您的外賣到了,祝您用餐愉快。”濟南餓了么小哥劉柱遞上外賣,對用戶說。
騎著電動車穿梭在濟南的大街小巷,為用戶們送上熱乎的飯菜是劉柱每天的工作。仔細觀察劉柱的電動車會發現,他的車上多了一個黑袋子,里面裝的是他摯愛的樂器——二胡。
▲餓了么二胡小哥劉柱(攝影:生活日報王健)
↓↓↓請戳視頻↓↓↓
劉柱是山東菏澤人,今年28歲,2009年他來到濟南,干過保安、物流,還做過蛋糕裱花師。今年上半年,他來到餓了么成為了一名外賣小哥,這把二胡一直陪伴著他奔波在路上,等餐的時候,在路邊的馬路牙子上就能拉一段,吸引了不少行人的目光。
▲劉柱工作之余會在路邊拉上一段二胡(攝影:生活日報王健)
“我一直很喜歡藝術,剛工作時做蛋糕裱花師,就覺得是在雕琢一件件藝術品。”劉柱說,“后來我還喜歡上了書法,蛋糕店旁邊就是藍翔技校,我在校門口還賣過字,現在送外賣,沒法經常練習,才開始學二胡。”雖然被家人說不務正業,但他覺得,人總得有點追求。
劉柱說,剛開始自己拉得特別難聽,經常被人說“聽得牙疼”。“但我就很想拉,因為演奏樂器能夠讓我的心平靜下來,讓整個人變得不那么浮躁。而且我覺得生活應該多一點色彩。”
做外賣小哥的日子辛苦又充實,在不忙的時候,他經常直接把電動車往路邊一放,找個不礙事的地方就開始拉琴。有時在路邊的椅子上,有時在公交站牌,有時索性在馬路牙子上。“一般下午2點是我們吃飯的時間,我就利用吃飯時間練琴,來不及時去找餐廳吃時索性就叫個餓了么。”劉柱說,“有的時候半夜下班,我能一直拉到凌晨4點。”
▲劉柱有時半夜下班,能一直拉到凌晨4點
他說,濟南人特別友善,自己雖然二胡拉得不好,但并沒有惹來路人的非議,還有阿姨給他送冰激凌,送月餅。前幾天,有位阿姨還特意拿著譜子找他拉二胡,自己唱了一曲。
“因為我就在附近送餐,一些餐館老板也特別好。”知道他喜歡拉二胡,一看到他過去,就給他拿把椅子,“你先坐著拉一段,飯好了我叫你。”這些經歷,讓他覺得特別溫暖。在這樣的氛圍下,他的琴技也慢慢提高了。“有時在路上還會有人認出我,跟我打招呼,但一般我都比較忙啦,急急忙忙就騎過去了。”
劉柱雖然僅干了半年多,但他已經接了4000多單,每個月能跑700多單,月薪5000多元。越是到了雨雪天氣,他越是忙碌。有時趕上大雨,雨水都已經沒過了半個車輪,但他卻說這是自己送餐最快樂的時候。“我覺得送餐不太辛苦,下這么大雨能幫到別人,很開心。”
▲劉柱平常一天送30單左右,下雨天的時候最多能到50單
“平常的時候一天30單左右,下雨天的時候,一天最多能到50單。”劉柱國慶節前回老家幫家人掰完了玉米,國慶假期就沒再回家,幾乎每天都正常送餐,一天能有30多單。他的愛好不但沒有影響工作,甚至成了配送站點同事們的調劑。有時大家忙了一天回到站點,就有同事讓劉柱為大家拉上一曲,放松心情,還有人問他收不收徒呢。
他為了學得更專業,還報了一個學習班,跟著老師學習。一節課兩個小時,160塊,相當于一個月的房租,但他還是義無反顧地喜歡。現在的劉柱,演奏起二胡名曲《賽馬》也是像模像樣。站在200塊錢一個月租來的出租房里,劉柱滿臉的滿足。墻上掛著他自己寫的書法,除了二胡,劉柱對書法也很感興趣。
▲劉柱在袋子練字,他寫字不挑地方,有地方就寫
“以后練字和練二胡我都會堅持下去,也不算堅持,就是發自內心的想把它寫好練好。”穿著餓了么工服,騎在電動車上的劉柱,有些羞澀,但卻十分堅定。這大概就是他幸福的方式。
來源|生活日報、齊魯臺拉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