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失眠,只是程度不同。偶爾失眠可以聽輕音樂來舒緩情緒,讓血壓和脈搏舒張,緩解緊張的心情,能夠助你入睡,甚至有音樂療法來催眠。接下來,給您介紹幾首催眠神曲,看看能堅持多久?
鋼琴漢笙古箏
搖籃曲
搖籃曲月兒明風兒靜
馮丹;瑞鳴音樂-黑白風景(鋼琴與各種民樂對話串聯起民歌中國韻律)
搖籃曲是每個人心底深處最美的歌謠,是第一首也是最后一首能讓你放棄塵囂恬靜入眠的歌謠。令人感動的純凈,不忍觸碰的玲瓏,聽見這歌謠,便將回到嬰兒般的澄澈和坦白。其實,歌謠的歌詞常常是記不住的,那個遠逝的童年所留下的,永遠是伴和著頭幾句“月兒明風兒靜”的夏日圖景:蒲扇有節奏的涼風,花露水的馥郁,小胳膊上的痱子粉,媽媽的臉龐在吟唱中漸漸模糊……
月兒明,風兒靜,樹葉兒遮窗欞啊,蛐蛐兒叫錚錚,好比那琴弦兒聲啊。琴聲兒輕,聲兒動聽,搖籃輕擺動啊,娘的寶寶閉上眼睛,睡那個睡在夢中……
鋼琴像繁星點綴著深藍的天空,箏撥奏出愜意而涼爽的夏夜風景,溫暖而深厚的笙合鳴著,仿佛媽媽的懷抱,更像那夢中的哼鳴,似乎總在飄遠,又似乎從未離開……
鋼琴曲
慵懶的午后
慵懶的午后
羅寧;瑞鳴音樂-未知的旅行(羅寧、崔健等藝術家彈奏爵士中國風)
午后,陽光明媚,爽朗,樹頂花冠之上或許還有清新的空氣。舒展的枝丫,絢爛的花瓣,斑駁的光影,唇邊吐納著綿密的熱氣。置身在鳳凰花樹叢中,我們沉入寧靜里。低沉的貝司是泥土的低語,疏密的鼓聲如枝葉晃動婆娑,似有似無,若遠若近,帶來遠處的清風,琴音依偎著陽光、花樹、泥土、風,溫存流淌在指尖。
古曲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古琴簫
趙曉霞;瑞鳴音樂-天人合一(長城山谷中,國樂七仙女寫意經典)
雁落平沙,梳羽休憩,寧靜中浸透著輕緩,安適,平和,意蘊典雅、空靈。簫的幽深和古琴的舒緩撫平躁動的心境,意隨音起,放空在寧和的氤氳中。此曲為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明朝稱《雁落平沙》,曲調悠揚流暢,通過時隱時現的雁鳴,描寫雁群降落前在空際盤旋顧盼的情形,并借鴻鴣之遠志,寫逸士之心胸。琴與簫營造的安謐氛圍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萬物都沉浸其中,連池中的魚兒都忍不住躍起、沉潛,似乎伴隨著音律在水中起舞。
心靈音樂
萬物生長
萬物生長心靈音樂
張笛;哈斯巴根;張萌-喜馬拉雅(新世紀風格心靈音樂新加坡三年錄制)
四季變幻,樹林從青綠成蒼黃,落盡后大地一片蒼茫。當凝望時間,方知心之所在。一切之中,唯有當下,唯有當下一念的寂靜空無。過去已成幻,未來在想象中,念念當下的安住,是生命本來的輕安喜樂。此刻,與天地對坐,與日月和光,與草木同塵。體會生命本如大地之母般安詳自在。
大提琴低回輕訴,伴隨塔普納的節奏,竹笛牽引,心,如在云中,觀萬物生長。
約翰奈斯·勃拉姆斯
Wiegenlied
搖籃曲
姜芳濤-乘著那歌聲的翅膀(姜芳濤紐約錄制經典藝術歌曲)
歌詞大意:睡吧小寶貝,微風吹過鋪滿玫瑰的床鋪,帶來陣陣清香。睡吧,小寶貝。愿你平安甜蜜,熟睡到天明。
德國古典主義最后的音樂巨匠勃拉姆斯,于19世紀晚期創作了這首廣為傳唱的名曲,并將其作為紀念獻予一位剛剛誕下幼子的昔日戀人。編曲以原曲為基礎創作了前奏,中段大提琴的獨白,與女高音的對話應答,以及尾聲。溫暖親切的歌聲,交織在寬厚沉穩的大提琴與醇美細膩的小提琴的對話中,以平緩的節奏,訴說著母親對孩子的深情祝福,令聆聽者在這圣潔超脫的樂聲中,獲得了片刻的休憩。
文中音樂催眠歌來自瑞鳴音樂專輯《古佳耶》。裕固族傳統民歌改編鋼琴似鮮涼的清風,將渴睡的心兒攬入懷抱,半夢半醒之間,大提琴悠揚而來,與二胡相纏相依,如冷暖歲月中相伴而長的水草,生長在那瑰麗的夢境河流之旁。河水澄明清冽,小鐘琴的輕鳴恍如浪花歡笑。這支裕固族古老的民歌在心底孕育著深情之花,永遠為遠方不辭勞頓的游子開放與凋謝。
《古佳耶》
娜木拉·大提琴與北方游牧民族音樂
https://weidian.com/item.html?itemID=2562809035&spider_token=c8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