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莫里斯初級結構1966年
極簡的語言多樣的面貌
關于雷曼以及他的“白色”藝術
樊小明(中國美術學院教授)
近些年來藝術品賣出天價的事情似乎每天都在發生,世界各地皆是如此。至于是否值得卻是各說各理。理解是欣賞藝術的敲門磚,如果不是先了解雷曼和他那個時代的美國繪畫,面對雷曼的白色加白色的畫面是很容易讓人困惑的。
在如今美國當代藝術收藏的美術館中,一般將羅伯特·雷曼RobertRyman定位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單色繪畫Monochromepainting或者是色域繪畫ColorField的流派中,然而他也和六七十年代的硬邊畫派HardEdge和新幾何NeoGeo畫派相關聯,是一位承前啟后的藝術家。也有人將他歸入極少主義藝術和觀念主義藝術,雖有些道理,卻不完全合適。因為極少主義藝術大都是雕塑和裝置,是三維空間的思維和創作方式。他最為出名的作品是在白色底子上畫白色筆觸的畫作。
羅伯特·雷曼作品
羅伯特·雷曼RobertRyman,1930年出生于美國的田納西州,大學教育是在理工學院,與藝術完全不沾邊。23歲時他去了紐約,是想做一個吹薩克斯管的爵士樂樂手。為了掙生活費,他去了紐約最著名的現代美術館MoMA當保安,在那里他不僅被大量的抽象、表現繪畫深深吸引,而且還結識了后來成為杰出的極少主義藝術家索爾·勒·維特SolLeWitt和丹·弗萊文DanFlavin,可當時他們卻和他一樣,只是在美術館里打工的同事而已。沒過多久,他就辭掉了工作,把自己的公寓變成了畫室,開始了他真正的藝術生涯。1955年他畫出了第一幅所謂的單色繪畫,當時他25歲。
羅伯特·曼格爾德Distortedsquare/circle
開始作畫時,雷曼完全受到了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影響,特別是后期的那些色域畫家的極簡形式。例如馬克·羅斯柯MarkRothko、德·庫寧WillemdeKooning、克里夫德·斯蒂爾ClyffordStill、波洛克JacksonPollock、特沃姆勒CyTwombly、巴奈特·紐曼BarnettNewman、菲利普·加斯頓PhilipGuston等等。然而抽象表現主義的畫家們大多年級比他大,不少人都是二戰時期從歐洲流亡到美國來的難民,他們所承受的苦難是別人無法想象的。在他們的畫里,無論多么抽象,多么極簡,無處不滲透著痛苦、激情、力量和神秘主義。他們終生都無法擺脫戰爭的噩夢。可雷曼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二戰結束時他連20歲都不到,他不可能體驗到老一輩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們的內心創傷。自然而然的,他所關心的就是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作畫過程以及材料、肌理、空間關系等純粹的形式語言。
雷曼被認為是極簡主義藝術家,而他自己卻愿意說自己是一個寫實主義者,因為他對制造錯覺沒有興趣(也就是所謂的再現性的寫實主義繪畫)。他更傾向于在繪畫的表面展示繪畫顏料和構圖。用他自己的話說,“我不是一個圖畫的畫家,我是用真實的光線和空間在創作。既然真實的光線也是繪畫的重要方面,它也總是會制造許多問題”。
雷曼的大部分作品深受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筆觸的影響,但是大都是白色或者是亞白色,畫在方形的畫布上或者是金屬板上。由于雷曼一生都在嘗試著各種材料和手段的試驗,他用過帆布、麻布、鋼材、呂板、丙烯、樹脂、維尼綸、玻璃鋼、團皺的紙張、粗麻布、報紙、墻紙、麻袋布、羽毛板、手工制作的紙張等等,他也采用各種顏料:油畫顏料、丙烯顏料、蠟、油漆、酪蛋白、琺瑯、色粉、水粉等等。他還嘗試了各種版畫技法,有銅版、石版、絲網印、凹版等。
安妮·特魯伊特Knight'sHeritage154×154×30cm
雷曼的名言是:“從來都不是畫什么的問題,而是怎么畫的問題。”
雷曼的藝術創作從上世紀60年代末進入他的所謂經典時期的創作。他會采用一種發光的白色顏料畫在一層厚厚的、帶有奶油色調的白紙上,作畫時他會用膠帶將畫紙粘在墻上,等到顏料干了以后,再撕掉膠帶,將畫紙從墻上取下來,粘到泡沫塑料板上,并且故意留下了被撕掉的膠帶的痕跡。他的許多作品最大的特點是他的畫框邊緣,他總是在邊緣上留下了各種鮮明的痕跡,以展示作畫的過程。雖然他的作品都是極簡的語言,可是卻呈現出多種的面貌,就是因為每件作品的顏料、材質和技法都在變化。實驗性和作畫過程中的專注精神才是雷曼藝術創作的最大特點。
Untitled,1962-1963Oilpaint,onstretchedsizedlinencanvas60×60cm
此外,雷曼作品的展示空間也是他極為挑剔的方面,一旦他的畫掛上了墻,他就不允許別人再取下來了。說明雷曼非常關注他的藝術的環境因素。雷曼同時代的藝術家也都表現出相似的傾向,他們大都屬于硬邊畫派和新幾何畫派。例如布萊斯·馬爾登(BriceMarden)、羅伯特·曼格爾德(RobertMangold)、阿格尼斯·馬丁(女畫家)(AgnesMartin)、尚·斯卡利(SeanScully)。
回到蘇富比的拍賣話題上,可說的也就是關于價值問題。從來藝術品的商業價值都無法真正體現藝術品的藝術價值,不論天價的數字有多少個零,它所體現的也只能是商業投資的價值。而藝術價值在當今這個沒有統一審美標準的世界里,也只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恐怕也只能存在于人們的心里了。
也許這也并不是什么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