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很喜歡俄羅斯的這部《衛星》(Sputnik),無論是其怪物設計還是故事框架都足夠新穎,沒有落入那種主流科幻驚悚片的俗套,算是2020年比較好看的一部電影。
先說說片名,本片并沒有在我國正式上映,目前網上翻譯的片名“衛星”其實稍欠準確。本片的英文片名是“Sputnik”(俄文“спутник”),的確有衛星的意思,不過特指蘇聯在1957年發射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伴侶號”。“Sputnik”這個詞還有“旅伴”、“伙伴”的意思,在影片中暗指那種需要與人類伴生的外星生命形態。
后來的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也是取自前蘇聯這顆衛星的名字。
簡單介紹一下劇情
故事發生在冷戰時期的1983年,兩名蘇聯宇航員從軌道空間站返回途中遭到不明外星生物的襲擊,導致一名宇航員死亡,另一名宇航員維什尼亞科夫·康斯坦丁被該生物寄生,隨后被帶往哈薩克斯坦的秘密軍事基地隔離觀察。
同時腦科醫生塔妮婭·尤里耶夫納正因為一個有爭議的治療方法在莫斯科接受審查,基地指揮官塞米拉多夫上校招募了她,希望她可以幫助診斷康斯坦丁的情況,找出將二者分離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塔妮婭發現這個寄生在康斯坦丁胃部的外星生物并不食用任何宿主吃下的東西,它吃的是活人(準確地說是活人恐懼時產生的皮質醇)。塞米拉多夫上校一直在用死囚喂食這個生物,而軍方的真正目的是找出這個生物背后的秘密,為武器研究找到突破口,他們對康斯坦丁的死活并不十分在意。
外星異形寄生在康斯坦丁體內之后,似乎與他形成了一種共生關系,無法離開他的身體太久,所以只有每天凌晨時分才從昏睡中的康斯坦丁體內鉆出,活動一段時間后再返回其體內。用影片中塞米拉多夫上校的話說,康斯坦丁就是它在地球上的宇航服。
隨著塔妮婭與康斯坦丁接觸得越來越久,兩人產生了曖昧的感情,她找到機會將事實真相告訴了他,并打算利用自己的職權帶他離開基地;而康斯坦丁也坦白,由于自身和外星生物的共生關系,他一直都知道異形的所作所為,但是為了自己的兒子,他不得不隱瞞這個事實。
此時塔妮婭發現那名死亡的宇航員患有一種罕見疾病(愛迪生氏病),導致腎功能缺損而無法分泌皮質醇,這是異形選擇康斯坦丁而殺死另一名宇航員的真正原因。塔妮婭利用這一點,為康斯坦丁準備了一個注射劑,可以讓他暫時呈現出腎上腺功能不全的癥狀,以此迫使異形從宿主體內離開,希望可以讓它離開宿主的身體后自行死亡。
兩人在逃跑的過程中遭到塞米拉多夫上校派兵攔截,康斯坦丁情急之下注射了針劑,釋放出體內異形生物,全滅了整個追擊小隊;但是當塔妮婭帶著康斯坦丁遠離異形的時候,他自己的身體也開始崩潰,塔妮婭這才意識到他們的寄生關系是雙向的,二者都無法離開對方而獨自存活。
影片的最后,康斯坦丁控制異形殺死了追擊而來的塞米拉多夫上校,隨后在異形重新回到他身體里以后舉槍自殺。
劇情漏洞?
本片的外星生命體比較特殊,它雖然有著強大的行動能力,成年體能夠輕易地擊碎人類的頭骨,但是卻有著十分致命的缺陷:需要與人類共生才能生存下去。
不過本片有一個讓人感到十分困惑、甚至有些不合理的橋段,就是女主塔妮婭在性格上的前后反差。塔妮婭作為一名腦科醫生,曾經因為使用存在爭議的治療方法而導致一名年輕患者差點窒息死亡,她在聽證會上仍舊堅持自己的看法,為此甚至不惜毀掉自己的前途。
影片頗長前期的鋪墊就為了說明塔妮婭是一個十分獨立、有主見的女性,思考問題也應該足夠理性和客觀,她卻在遇到康斯坦丁之后立刻變成了一個“小迷妹”,甚至愿意帶著他和連同外星生物一起逃離封閉的軍事基地。
這反差巨大的性格轉變一度讓筆者十分困惑,如果僅僅用“女性戀愛之后智商直線下降”來解釋是無法讓人信服的,這部電影自然也就落入了那種類型化電影的俗套。帶著這個疑問,筆者查閱了一些資料,得出了一個相對還算合理的解釋,拿出來和大家探討一下:女主的這種變化和外星異形的食物——皮質醇有關。
皮質醇(cortisol)
皮質醇屬于腎上腺分泌的一種激素類物質,血液中的皮質醇含量在每天不同的時段會上下浮動,一般早晨的含量最高,午夜時會降至最低。
這也是為什么異形會在每天凌晨2:40分至3:10分離開康斯坦丁的身體外出活動。
一旦人體遇到外部壓力,比如緊張、恐懼都會加劇皮質醇的分泌,人類在高皮質醇的狀態下會表現出亢奮、易怒等情緒。
解釋
有研究表明,人類女性容易被皮質醇水平高的男性吸引(通常認為皮質醇水平越高,其睪酮素的含量越高,表明其生育健康后代的能力越強),女性覺得男性身上有“男人味”也都是這個原因(別以為是自己長時間沒洗澡的味道)。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女性需要分辨出那些身體足夠強壯和健康的男性(自然選擇之外的兩性選擇)。
由于人類的巨大頭骨決定了所有新生兒都必須早產才能通過產道,進而產生的后果就是女性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照料新生兒。這段時間她們不再有能力外出尋找食物,此時這些工作都會落到男性伴侶身上,自然就需要這個男性足夠健康和強壯才能在競爭中勝出,換句話說,這個男性的基因才能被傳承下去。
那么女性要如何辨別足夠強壯的男性呢?除了看他的塊頭夠不夠大之外,適齡女性還特別容易被皮質醇含量高的男性所吸引,而皮質醇的含量可以從側面反應出人體的健康程度(男主在被寄生以后身體狀況突然好轉,甚至比以前更好就是一個證據)。
人類進入現代社會后,這種進化出的生存本能并沒有消失,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女主塔妮婭在影片前后反差如此巨大。這不是少女懷春導致的智力下降,而是外星異形體內的高濃度皮質醇讓她的生物本能起了反應。
另外還有一個證據可以印證這個猜測:男主康斯坦丁被軟禁在病房中的時候,值班的小護士居然被他邀請到房間里一起看電影(最后還喝了含有安眠藥的茶水倒在他肩頭睡著)。
那名護士當然是清楚男主身體狀況的,竟然就這樣輕易放棄自己的值班崗位,這好像用“男主魅力特別大”或者“女性戀愛就犯傻”是解釋不了的吧。
好了,有關《衛星》這部電影的劇情就為您解析到這里,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給我留言,感謝閱讀!
#原創##科幻電影##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