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雪中悍刀行》,恰少年成長。
然而江湖之遠,廟堂之高,少年郎始終尋摸不到真諦。
于是,少年選擇遁走。
在遠行的路上,終于得以頓悟。
徐鳳年一行在山中偶遇虎魁,并將其兩個幼子救下。
動物和人之間,在那一刻似乎有了些許相通的意味。
虎魁拼盡最后一口氣,將幼子托付給徐鳳年。
就如他的父親,多年深耕北椋,將世子周身的障礙一一清除。
只是,徐鳳年長大了,他有自己的路要走。
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他理解不了父親徐驍的用心良苦。
可成長的過程就真如他設想的那般一帆風順嗎?
第一次出走江湖,身邊跟著忠心耿耿的老黃。
待到二次踏上茫茫遠行路,江湖在徐鳳年的心中已不再是迷茫的遠方了。
既有母親的大仇,也有老黃的死。
當然,還有老黃生前唯一的痛——遺落在武城的劍匣。
看似是取回劍匣,但實際上是尋找已經遺落的榮耀。
榮耀的光芒背后,遮蔽的正是江湖的兇險。
無論徐鳳年表面再不承認,作為世子的身份,其招搖過市還是會引起江湖上的一陣騷動。
所幸江湖道義中,不僅僅是弱肉強食,還有千百年來很多江湖人信守的承諾。
林探花最終死了,因為他有對徐鳳年曾經做出過的保護承諾。
老魁同樣是一路忠信,曾經的諾言就是要守護好徐鳳年的安全。
對林探花而言,死在江湖的世界里不是終結,而是至高的榮譽。
用生命踐行對徐驍的承諾,這就是江湖存在的最基本的道義。
當然,江湖兇險,還在于有很多人破壞道義。
趙楷始終想分化徐鳳年身邊的人,于是就不斷對李淳罡以及舒羞下手。
如果信奉弱肉強食,相信黑暗叢林,轉手把徐鳳年賣了,也不一定不會出現。
畢竟,多少江湖中人就曾經栽倒在自己人的手里。
只不過自始至終,李舒二人沒有對徐鳳年做出背叛的舉動。
因為他們還是遵守規矩的。
所以,如果把徐鳳年的二進江湖放到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去看,
人們就會發現,江湖雖然充斥了草莽,雖然和你我之間的距離看似非常遙遠,
然而江湖世界里的一切,無一不是傳統社會結構的鏡像與倒影。
更何況,若江湖真的墮落成沒有底線的黑暗叢林,
那么任何一個在這個世界里的人,都將毫無立錐之地。
因為那時候信義不再,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會被吞噬。
一趟江湖行,讓徐鳳年成長了,也看清了江湖真正的構造。
即便如知己姜泥,身在江湖同樣也心懷對故國的大義。
堅守的情義譜,已經一點點地飛舉,超越了個體之間的愛恨。
圍繞在徐鳳年周圍的這一行人,恪守著各自所堅信的道,
最終幫助這個少年郎完成了蛻變和升華。
徐驍給他劃定好的大道他偏偏不走,自己披荊斬棘,在江湖中艱難穿行。
殊不知他早已在心中堅定了一個信念:把江湖和世俗,或者說父親眼中的廟堂融合在一起。
因為走得越遠,他愈發看得清晰,原來江湖遵守的道義準則,放之四海而皆準。
江湖看似在打打殺殺,看似每天都有人違反道義,
但是恪守規矩的人,懂得用自己的血去擦拭這道義上的污垢。
徐鳳年就像一個一路打怪升級的人,越往前走,越能理解江湖背后的真諦。
道義和公理,在他的劍下沒有被一分為二。
都說江湖身不由己,徐鳳年不信。
他用自己的劍,自己的方式,挑戰了父親,同樣也挑戰了江湖中積存的陳年污垢。
于是,一代人的江湖,有了一代人的傳承。
徐鳳年終于用自己的成長和手中的劍,鍛造和鑄就了將來的北椋。
至于豪情滿懷的江湖,就讓它漸行漸遠吧。
畢竟,廟堂和世俗之外,還有這樣的一群人,始終在默默守護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