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過眾多HIFIMAN的頭戴產品,在便捷和音質上得以平衡的,ANANDA算是給我留下印象比較深刻的。開放式結構,聲音通透自然;16歐姆阻抗,易推動不吃前端,電腦或者播放器直推都可以;聲音素質在2500價位更是出類拔萃。
HIFIMANANANDA使用了開放式結構、平板振膜、NEO超納米振膜、隱形磁體等諸多技術,從技術方面看,可以說是極具誘惑。
包裝里還有一個小彩蛋,中間的泡沫填充除了可以防止運輸震動,還能單獨拿出當作耳機支架,沒有任何氣味,支撐性也足夠,非常巧妙的設計。
耳機使用開放式結構,造型為非對稱設計,為了符合人臉形狀,畢竟這個尺寸在頭戴里算比較大的。外觀也使用HIFIMAN傳統(tǒng)的百葉窗造型,看起來有一點復古。
HIFIMAN頭戴耳機基本都采用單獨接口,方便燒友直接換線升級,不管是改平衡還是通過線材微調音色,都很方便。
超大尺寸的單元結構,足以滿足絕大多數(shù)人包耳,雙層頭梁結構以及雙拼材質耳罩,這幾個設計都可以滿足長時間佩戴的舒適性,不壓頭、不悶汗,雖然看起來碩大笨重,而且具有398克的重量,但實際長時間佩戴后,沒有任何不適感。
目前使用平板振膜技術的耳機其實并不多,相比起傳統(tǒng)動圈耳機,平板振膜耳機解析力更豐富,細節(jié)多、分離度高、低頻響應快等先天優(yōu)點,唯一缺點可能就是平板振膜一般體積都偏大。
了解平板振膜耳機結構的朋友都知道,它相當于是兩片磁鐵中間夾一層帶線圈的薄膜,而中間這層薄膜就是發(fā)聲振膜,聲音要想傳遞到耳朵,必然要穿過一層磁鐵,HIFIMANANANDA的一個設計特點就是對磁鐵進行特殊的處理,讓聲波穿過這片磁鐵時幾乎不受影響,把聲音損失降到最低。
因為使用了超薄NEO超納米振膜技術,所以HIFIMANANANDA的阻抗也只有16歐姆,這才造就了它十分容易推的特點。在測試的時候,我使用SonyZX300-A,開啟高增益,音量調節(jié)到60左右(最大音量為120),眾所周知Sony的前端推力普遍都偏小,音源是自己買的CD抓軌出來的無損音源。
用一首非常經(jīng)典的吉他布魯斯《RiverOfLonging》來做試聽,JasonBecker作曲,JoeSatriani、AleksSever、GuthrieGovan、SteveMorse四個大神合錄的一首神曲。這首曲子也很符合ANANDA的調音風格,旋律主要為中高音,而低頻只是一個調味劑。讓我意外的是用一款推力并不算大的播放器驅動這么大的一副耳機,竟然也能把ANANDA推的有模有樣。
尤其是GuthrieGovan部分,也是整首曲子的高潮部分,中高頻各個音階迅速切換時的響應非??欤瑫r還有銅镲密集的中頻,可以負責任的講整體密度和分離度在2500價位沒有對手,中高頻清晰明亮。再加上其開放式耳機的結構,整體聲音是一種寬松細膩的感覺。
試聽了一首夢龍的《BadLiar》,一開始人聲的感覺顯得有些單薄,沒那么渾厚,而且人聲的距離不是很貼兒,有一種虛空飄渺的感覺,整體人聲不算很扎實,而是很寬松的感覺,讓人聽起來很輕松,但不毒,喜歡人聲那種貼兒和口水音的朋友可能得考慮考慮。
回歸整體,背景音樂即便很混亂,各種電音和樂器摻在一起,在ANANDA上表現(xiàn)的還是比較規(guī)整,各類樂器之間的分離度清晰,因為是開放式結構,所以聲場的表現(xiàn)和同價位比有著先天優(yōu)勢,低頻上的表現(xiàn)相比起手里之前的MSR7SE量感上要少一些,但是論彈性和質感,那種拳拳到肉的感覺,ANANDA表現(xiàn)更好一些。
松居慶子《NightHawk'sDream》是一首鋼琴和薩克斯的SmoothJazz,剛開始的超低音表現(xiàn)把這個ANANDA的調音特點表現(xiàn)的很明顯了,在低頻上的量感確實相對較少,整體風格更偏向中高頻的控制,而后面的鋼琴泛音細膩悠長,非常絲滑,高頻延伸表現(xiàn)十分出色。
薩克斯那種嘶啞的銅管質感也讓人回味,因為它出色的中高頻的解析力,所以在薩克斯這種聲音密度比較高的樂器上的表現(xiàn)也讓人舒服。其中還有三角鐵作為配音,整體聲音顯得空靈優(yōu)雅,中高頻方面,這個級別沒有誰能拿出來跟它打。
魯多維科艾奧迪的一首《DietroCasa》,我挺喜歡的一首鋼琴曲,很安靜,整首曲子只有一臺鋼琴。ANANDA的表現(xiàn)就像這首曲子一樣,極致空靈、極致安靜,能非常細膩的享受整首曲子,代入感很強,中高音表現(xiàn)的輕靈寂靜。
最后聽了一首江海迦的《3AM》,也是粵語里比較有代表的人物,在ANANDA上人聲的細節(jié)很豐富,人聲密度很高,結像清晰,只是跟之前聽到的一樣,人聲的位置相對偏遠一些,并不是很貼耳,所以人聲稱不上“毒”,少了一點女聲的韻味在里面,只能說在人聲方面ANANDA的素質表現(xiàn)的很出色。
后來我又使用SonyCAS-1的耳放電路推了一下ANANDA,整體效果比播放器還是稍微好一些,聲場變得更大,低頻也的彈性也更加飽滿,可見ANANDA還是有一定的潛力。不過雖然ANANDA非常易推,但是基于它的體積,要想出門攜帶還是需要一點點勇氣,所以在家里休閑用手機或者播放器放松一下,還是非常不錯的。
HIFIMANANANDA雖然低阻抗,易推動,但是偏向中高頻的風格還是很明顯的,并不是這個價位常見的“萬金油”耳機,這臺ANANDA更適合用來聽一些偏中高頻的歌,比如爵士、交響、鋼琴、后搖等這一類,人聲密度雖然夠強,細節(jié)有,但比較難讓人產生共情力。所以對于ANANDA的選擇,還是需要下一點功夫,像我天天聽爵士的人來說,在這個價位屬于再合適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