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改編賽繼續,整體上比第一輪更好看,而焦點無疑是在野孩子拒絕改編節目組的“國風”歌包而引發的討論。逐一來看吧。
康姆士vsHAYA
IDOL沖擊波的歌包真的讓我發現自己年紀大了,很多歌曲都完全聞所未聞。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里第一次聽到了《屋頂著火》,宮閣為宋茜寫的這首歌,非常適合女團。
康姆士像個傻直男一般在認真地做題,查閱資料,對待比賽的態度可以說是極好了。把歌曲拆成了三段,內容豐富,尤其是中間那段口播,可以說是樂隊的夏天歷史上最不尷尬的一段朗誦了。
第一輪的《你要如何,我們就如何》過于凸顯主唱,樂手基本沒什么發揮。這一次配器豐富,更加現代。
永駐總是給我一種農村隔壁平房里的哥哥的感覺,看著他用小心思唱這種騷靈歌曲,隨后科普一段法制知識,最后搖身一變成為臺南喊麥,真的太有意思了。
永駐的吐字真的是康姆士的殺手锏,兩位德國樂迷永遠無法體會。
《Papillon》第一次聽是在某個臺灣網友模仿有嘻哈的Gai時候聽到的,它是王嘉爾在2017年發行的單曲。Papillon含義很多,暫且認為是“破繭之蝶”的意思。
HAYA把一首青年人表達堅持自我、浴火重生的堅毅情感的歌改的大氣磅礴,頗有一種“王者歸來”的感覺。原曲的主歌也都給重新寫了旋律,把嘻哈完美變成了民謠金屬。在舞臺設計上,黛青塔娜起初蒙著頭紗,契合那句"Beentrappedinsidesolong",之后隨著冬不拉的獨奏,主唱在頭紗里掙扎,在馬頭琴的嘯聲中掙開了頭紗衣,如破繭之蝶一般閃亮登場。
如果這個節目是《這就是街舞》,旁邊字幕一定要加上“完美契合音樂PerfectMusicality”。
由于原曲是說唱,副歌也就是所謂的Hook,一般都很短,只有一兩句。HAYA只給副歌配了一句——YougotmefeelinglikeaPapillon。面對這樣一句不斷重復的副歌,HAYA在配器和情緒上都做了遞進和變化,讓這一句聽起來毫無疲倦和厭煩之感。人聲也成為了器樂的一部分,黛青塔娜的高音直接宣布在場第一主唱的地位。
最后那句FinditI'llshinelikediamond全曲只出現了僅僅這一次,非常有趣。原曲是不斷重復Hook部分,把“破繭成蝶閃亮登場”反復吶喊,而HAYA這里表示的意思是之前都是抗爭和成長的過程,只有在結束這一刻,我才真正變成了鉆石。黛青塔娜的演唱和王嘉爾的原唱保持一致,讓改編和原曲在這一刻交匯。
整體來說,HAYA對康姆士進行了降維打擊。
如果我是大眾樂迷,毫無疑問會把票投給HAYA。
達達vs木馬
《再見》出自張震岳2005年的專輯《OK》,民謠吉他初學者大部分都會學到這首歌(原曲升F調,但都用G調指法彈)。
原曲的配器與和聲都很普通,靠的是情感,所以改編空間也很大。大調轉小調是一種常用手法,達達的第一段主歌還是有一些小調的憂傷,像青春再見,但第二段完全青春洋溢了。彭坦把木吉他放下以后靠單個電吉他的音色,聽感反而更飽滿,空間感很強。
這是一首必須要靠音色和主唱的能量來打動人的作品,達達的演出總讓我想起漫威這種粉絲電影——很招粉絲喜歡,但是路人觀眾大部分很無感。
我想達達的粉絲們應該會非常喜歡這首《再見》,因為彭坦一直都還如少年一般。
《后來》可能是目前所選曲目里最多人會唱的歌曲沒有之一,對于深入人心的大流行歌做改編其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謝強非常擅長營造舞臺氛圍,《后來》的演繹感染力十足。
非常聰明的一點是對于主歌部分的切割,“你會如何回憶我”之后的部分被拋棄,在休止以后直接進入副歌,情緒的留白更多,戲劇感就突出了。
主歌部分的合成器做點綴,配合風笛,加上謝強的造型,把一首青春戀曲里的感情因素變得更復雜,在木馬這里,《后來》不全是愛情,更多的是友情。副歌部分有點平,主要靠合唱的氣勢營造氛圍。
口白部分因為講到了胡湖,也沒顯得太尷尬了。我想所有木馬的老粉在那一刻都會有些感動,雖然沒有曹操,但起碼曾經的木馬已經組合了三分之二了。
在尾奏部分,明顯地聽出了PinkFloyd著名專輯《TheWall》的開場曲《IntheFlesh?》,算是一個致敬的彩蛋。平克弗洛伊德非常善于打造舞臺效果,這一點上來說,可能也表示了謝強對舞臺視覺的要求吧。
如果我是大眾樂迷,會把票投給木馬。
MandarinvsCarsickCars
Mandarin選擇的《白鴿》出自伍佰在上世紀末發行的同名專輯,寫給臺灣廣三百貨被槍擊的孕婦,表達了對自由精神的堅定追求。
Mandarin的改編結構和原曲基本一致:Intro之后是主歌副歌間奏兩次,再來一遍長尾奏,把原曲的鋼琴驅動改成了吉他驅動。
前奏用了Radiohead第二張專輯《TheBends》里最后一首歌《FadeOut》的前奏,只不過加了速換了音效。第一遍的主歌做了非常多的減法,Chace的鋼琴沒有像原曲那樣鋪滿,把更多的空間都給了吉他。
第二遍主歌的時候,吉他手肖駿發揮出了他作為爵士吉他手的能力,玩起了離調,這夠不夠“悅耳”每個人有不同的答案。
尾奏部分更像是肖駿的個人秀,但作為伍佰老粉,個人感覺沖擊力沒有原曲那么強烈。Mandarin的尾奏當然比原曲更加復雜一些,可是感覺聲部合起來沒有那么的有力量。
Mandarin還有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是,三人組建樂隊時間太短,可能還沒有找到默契——默契并不全是排練和表演的一些心有靈犀,也包括音色的互相搭配。
Chace的音色是一個必須注意的問題。他們三個人技術都很好,可是放在一起總有一種割裂感。有時給人一種“各玩各的”觀感。
《噢!乖》出自竇唯第一張個人專輯《黑夢》,已是殿堂級單曲,講述的是家庭關系。
原曲有非常明顯的雷鬼風格,CarsickCars則徹底把雷鬼的節奏拋棄,變成了規整的八拍。李青和李維思夫婦構想的這個框架非常好,地通鼓取代軍鼓成為主角,同時軍鼓的音色也更沉,配合李維思的貝斯和人聲背景,整個歌曲的氛圍非常的黑暗。
那不斷敲打的鼓聲就像孩子害怕時的心跳聲,又像離家奔跑的腳步聲,籠罩在這里像逃不出去的夢魘。小號在進入的時候非常像一個嬰兒的哭聲,之后就成為了絕對的主角。可以說,CarsickCars的本次表演亮點都在文智涌老師身上。
小號不僅模仿了嬰兒的哭聲,還有一些慘叫聲,在后半段,把一個規整的編曲結構串起來,成為了高頻部分的絕對主角。這首表演證明了,CarsickCars也是可以改編正常歌曲的——只要把張守望的吉他變成配角即可。
CarsickCars從來不是以技術見長的樂隊,他們自己也深知這點。前幾天聽了他們做客《大內密談》的播客,還得知張守望為了這次表演居然去報了一個聲樂班。李青總是說她對音樂的要求是有智慧,不一定是很復雜,也不是技術要求很高,那我想這個智慧應該還是指的審美。
聽完那期播客我十分確定,CarsickCars絕不是張守望的個人樂隊,李青和李維思對作品的把控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他們在Snapline和蘇維埃波普里有完全不同的風格,這兩位是非常會和他人融合的音樂人。
老樂隊有它獨有的優勢,即便技術不如Mandarin,但整體的呈現效果就是讓人舒服,不別扭。我想這也是2017年CarsickCars粉絲們為李青和李維思回歸樂隊而歡呼的原因吧。
如果我是大眾樂迷,會把票投給CarsickCars。
超級斬vs野孩子
超級斬改編的《芒種》是網絡歌曲,在騰格爾都唱了《芒種》的今天,也無需大驚小怪。恰好重型音樂和中國風我都不是太懂,關于這對PK的改編就不多言了,想必大家的焦點也都在野孩子不遵守規則這件事上。
野孩子因為不遵守節目組的比賽規則而在表演后宣布退賽,但有意思的是他們的得分比超級斬要高。這讓超級斬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于是對野孩子的罵聲開始了。
那這么看來,野孩子唯一的錯就是得分比對方高。當初五條人換歌雖然不破壞規則(第一輪唱自己的歌沒規則)但也因為舞美燈光沒提前準備得了個低分,難道A組的第六名Mandarin就會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你們五條人為什么不好好比賽,讓我勝之不武。
但并沒有任何人覺得第六名晉級有什么問題。
如果野孩子本場得分也比超級斬低,那就什么事情都沒了——你不改編都比對方低,那淘汰簡直太應該了。
這個得分證明的客觀事實是——《竹枝詞》比《芒種》更受現場觀眾歡迎。僅此而已,違反規則的淘汰,遵守規則的晉級,但是現場觀眾更喜歡不遵守規則的那隊呈現的作品。
節目組硬要把分數放出來,搞事情的嫌疑很大。而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聽聞現場所有的專業樂迷都在惋惜野孩子,而沒人提超級斬。
總之,是節目組沒把雙方的情緒照顧到位,導致超級斬心態失衡。但這不是野孩子的錯。
野孩子破壞規則自愿承擔后果,這哪里是玩不起,這很玩得起啊。契約雙方都有違約的自由,只要甘愿承受違約帶來的后果,這就沒什么可以指責的。
現場的氣氛本來也可以做的很好,是節目組自己沒照顧周全,加上專業樂迷和主持人也真是不會說話,好人都讓他們做了,最后鍋卻都讓野孩子背了。
如果我是大眾樂迷,那我沒得投,只能投給遵守規則的超級斬。
最后,順帶聊一下白皮書和椅子。椅子在改編賽里讓我刮目相看,但這次并沒有聽《建議是看開點》,原因是我聽完白皮書的《清河》就哭了,關電視嗷嗷哭了,椅子的表演就沒看。
劉家輝唱的不好,英語發音也不行,可是歌曲本身的能量太大了。
下一周還有更刺激的CallOut比賽,下周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