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老爸》海報。
“獻禮”父親節的影片《了不起的老爸》于6月18日在國內上映,這部內地首部聚焦馬拉松元素的影片講述少年肖爾冬(張宥浩飾)患有先天疾病,但一直有著“馬拉松”之夢,開出租車的父親肖大明(王硯輝飾)并不贊成兒子的夢想,這對單親家庭父子在“對抗”中逐漸相互理解。
《了不起的老爸》在剛剛過去的端午節假期曾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點映活動,有觀眾直言這是今年最好的親情電影,收獲點映評分9.3的超高分成績。影片由馬來西亞導演周青元執導,王硯輝、張宥浩、龔蓓苾主演,自2016年籌備以來,劇組經過長時間的采訪,問詢征集了眾多跑者意見,在眾多體育和健康顧問的幫助與推敲下,力爭“老爸”戲里戲外跑出的每一步都做到精準、極致。在周青元看來,跑步這項運動和人生極其相似,“就像我們的人生,你堅持往前跑,這一路上都有親情陪伴。”
馬拉松運動成為“父子情”載體
——“將老套故事講出新意”
周青元導演是馬來西亞華語電影的中流砥柱,在二十多年的職業生涯當中執導過很多極具人文色彩的影片,他執導的影片《一路有你》(2014年上映)更是創下馬來西亞最高票房紀錄。他十分擅長拍攝體育題材作品,他執導的足球題材《輝煌年代》(2016年上映)曾代表馬來西亞逐夢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來中國拍攝過滑板這類小眾運動的劇集《極限17滑魂》(2019年上映)。2016年,周青元原本抱著“運動題材的電影該停一停”的想法,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邂逅了《了不起的老爸》的劇本,他立即被劇本里這對父子之間的情感打動,一個父親用他各種笨拙卻又溫暖的方式,無私地為孩子付出,并且這個主題將會用運動故事來體現,對體育題材駕輕就熟的周青元來說,既是誘惑又是挑戰,他真的想再試一下。周青元開始不斷地打磨劇本,陸陸續續地跑去全國各地采風。
周青元導演執導過很多極具人文色彩的影片。
講述父子情的影視作品有很多,其中總有父子經歷誤會后又逐漸理解的套路劇情,對于老套,周青元堅決說“不”:“長時間我們都在琢磨,要如何將觀眾認為老套的故事講出新意,后來總算找到一個點,很多時候,不在于故事是什么樣的,而是講故事的方法和載體。我們瞄準了馬拉松這項體育運動,這是極少在電影中涉及的體育項目,具有它的獨特性;另外父親假扮護工,也存在角色交流的錯位,這會讓這對父子之間的互動變得有趣,其實有時候我們需要和父親沖破那層理解薄紗,兩人都可以釋放對彼此的愛。”
人生就像馬拉松
——“運動和情感相得益彰”
周青元最初并不十分了解馬拉松這項運動。他喜歡足球,也經常下場踢球,因為競爭性很強的運動容易讓人得到刺激感,但馬拉松到底在追求什么呢?他甚至不能理解為什么有人愿意每一天進行漫長的跑步。帶著這些疑問,他開始了解馬拉松,大量搜集資料、咨詢專家、不斷與跑者交流,甚至自己也嘗試跑步。漸漸地,他體會到這項運動對生理和心理上突破極限的追求,以及對自律的堅持,更是心生出對跑者的敬畏。同時他逐漸發現,這項運動和人生極其相似。“站在起跑點的我們看不到終點,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怎么樣,就像我們剛踏入社會時都信心滿滿,一心抱負想往前沖,就跟起跑一樣,沖了之后也發現這一路并沒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順暢。再加上馬拉松有陪跑這個特別設定,對視障的人士有設置(領跑員)牽引繩幫助,這跟父母與子女的情況太像了。父母的愛就屬于一種情感牽絆,最后他們放手讓你自己向前跑,運動和情感太相得益彰了。”
王硯輝飾演“領跑員”父親。
事實上,在打磨《了不起的老爸》的劇情時,也有人提出為什么不讓王硯輝從一個身形肥胖的出租車司機練成身材瘦高健碩的父親,這樣的話會讓畫面更有說服力,也更增加劇情反差。但在周青元的創作概念里,現實生活中真的沒有那么多超級英雄。“他陪著孩子練跑步,就三個月,即使拼了老命為兒子奔跑,能跑多遠就跑多遠,連他自己都不知道能跑成為什么樣的。這點特別真實,也正是觸動我的地方。不是說這個爸爸要變成多厲害的超人,而是他對兒子的堅持更會打動人。就像我們的人生,你堅持往前跑,這一路上都有親情陪伴,有陪著你的父母,還有朋友。”他說,有一次自己去嘗試馬拉松,跑到一半,路上的人哪怕與你素不相識,都會鼓勵你加油了、別放棄,似乎就如同生命中,即使沒有太多交集的人,也會給你很有影響的鼓勵。
各種顧問令影像化真實可信
——“這是心誠所致”
“大家,包括我自己,可能一開始都會認為跑步簡單,兩腿一跨就能跑,但其實不是這樣,我們每拍一場戲,周圍都會有十多個顧問,包括醫學顧問、馬拉松顧問、跑步教練,拍攝每個鏡頭運動后,就會問他們這樣做對不對,有沒有做到足夠真實。”周青元坦承將運動影像化充滿了挑戰,尤其是馬拉松這種特別的跑步項目,你的速度是多少,10多天的專業賽程訓練會令人處于什么狀態,跑了20公里會累到什么程度,呼吸、流汗、疲憊狀態,每一縷小細節也要謹慎地去呈現。除了正常跑,還有肖爾東在片中是多發性硬化癥的患者,對這種病情表現也需要進行萬無一失的考證,不僅要與有類似疾病的患者深聊,也需要嘗試對蒙著眼睛盲跑做足嘗試。周青元說:“我們做的每一步決定都會以不糊弄為底線,包括電影中B超的照片,失明后核磁共振的照片,真的不是隨便制作一張,而是找了很多真實樣片來做結構調整,并且找很多醫生來鑒定,很多人覺得多此一舉,但我們覺得這是心誠所至。”
片中有很多“痛并快樂著”的跑步戲。
對于《了不起的老爸》劇組中的每個主創來說,訓練跑步是要參演的必要條件,大家在進組前各練各的,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完成的訓練量與獨特方式,負責主要奔跑鏡頭的張宥浩,陪著兒子跑的王硯輝,再到導演、監制、攝影師,整個劇組都在隨時隨刻“起跑”,周青元用“痛并快樂著”形容這段經歷:“一到拍跑步的戲,我們都會跑,運動量最大的大概是那場下雨的戲,從(重慶)山上到山下,一直不停地跑,來回可能拍了十幾二十條,大家都累得說不出來話。在我們劇組,往往你會看到全部人都在跑的畫面,攝影師、收音師、導演、化妝師,因為拍跑步的戲是很難遠程無線監控的,另外大家都在跑的感覺也不一樣,演員能認為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如果我們就坐監視器前看他們跑,完全不一樣,也很難拍出真感覺。”被問到經過長期的拍攝,劇組能跑到什么程度,周青元笑說:“這個還真沒有驗證過,不過一定有人能成為一級選手,跑出成績。”
選中張宥浩是被他的倔強所吸引
——“他說話的神態與肖爾東神似”
《了不起的老爸》是切合現實的。父親不允許兒子跑馬拉松,因為兒子患有源自于母親基因的遺傳病,成年后很大幾率會失明。父親為兒子預計的是應該學好盲彈鋼琴的手藝,即使自己百年后他也餓不死,偏偏兒子想跑馬拉松,電影里這對父子,其實是兩個矛盾重重的個體關于命運截然不同的態度。周青元記得,自己第一次見到張宥浩的時候,被他與角色契合的外形,以及眼神中的倔強所吸引,“他說話的神態,與肖爾東不服命運的倔強與傲氣神似,更重要的是,他也理解不了父親為什么會給孩子安排未來,如果他理解,這就對了。”周青元說,患有這類疾病的孩子,他們在一種心理壓力下長大,你隨時有可能病發,對很多事情會感慨為什么會是自己,最開始的不理解,到后來的認同,對命運妥協還是抵抗命運,互不理解的父子倆,含蓄的東方式父子關系,這些主題都是電影繞不開的。
片中有很多父子互動感人戲。
“我有這樣危險的遺傳病,但我又很想做,我才那么年輕,為什么會選中?父親給他的所有的愛他也都知道,但他需要有個出口,有個發泄的對象,最終他只能發泄在最親的人身上,片中肖大明偽裝成看護陪著兒子實現長跑夢想,再到最后肖爾東也認可這個看護在他身邊,他是被父愛打動了的。”至于王硯輝和張宥浩,戲里戲外都成為了一對父子,但他們之間建立的默契,源于電影的拍攝方式:“剛好我們拍的順序是先按照兩父子相對有隔閡開始的,以這個順序編排,在一開始兩人會有初次合作的陌生感,剛好也體現了開始父子的一些相互不理解,再到后來熟悉了就迎合了,他們是跟隨著電影成長的。”
【花絮】
張宥浩除了練跑步,還要練鋼琴
面對一部運動量極大、需要在短時間訓練出很多技能的角色,要接下這部戲也需要足夠的勇氣,青年演員張宥浩在這個選擇題的面前從來沒有猶豫過,他知道能從這段拍攝過程中獲得什么。周青元回憶,在開拍之前張宥浩拼了命地去練到電影需要的身體強度:“我們找了非常專業的馬拉松教練每天陪著他練,時間與運動的強度都非常大,最重要的他要練跑步姿勢,把肌肉線條都給練起來。盡管他在片中不是一個專業運動員,但他畢竟是愛跑步的,要把那種真實展現出來。”事實上,張宥浩除了練跑步、適應視障生活和盲跑,還需要練琴,周青元說:“我設想的彈琴部分,是有一個鏡頭就直接搖上來,所以他就拼命地練一首曲子,練好了之后還要閉著眼睛盲彈,于是他就只記幾個鍵,把這首曲子彈了下來。”
劇組遇上了等了很久的雪。
感謝“天賜”之雪
拍攝《了不起的老爸》,最讓周青元感恩的瞬間就是劇組遇上了幾乎不太可能的一場雪。“我們查了天氣預報,事前看好可能會下雪的那兩天,我們一直在等待這場雪,但遲遲沒有下文,甚至拍好了不下雪的另一套方案。沒有想到最后那晚終于下雪了,第二天早上我一上山,看到霧霜就特別感動,于是將所有演員重新叫來大家重新拍了一遍,這是等了很久的天賜的雪,讓我覺得很感恩,很多事情似乎在對的時間就發生了。”
新京報記者周慧曉婉
編輯黃嘉齡校對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