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弦樂二胡優于鍵盤樂器的特點就是可以增加滑音效果,從而達到裝飾、美化旋律的效果。
2??最小的滑音只用在音頭、音尾,比如:7i或者i7、首滑從輕到重進入本音、尾滑從重到輕離開本音,多在小二度內完成。
3??小滑音不超過三度音,比如6i、i6、35、53?。技巧上也是滑向主音由輕到重,離開主音由重到輕,力度用反了即破壞樂感。
4??滑音符號都有箭頭,由于二胡的高音向下方,所以箭頭方向與二胡上下方向是反的,箭頭向下為下滑音,就是從高音向上方滑,比如:i6、反之,箭頭向上為上滑音,比如:6i、力度上都要離開主音輕,進入主音重。
5??曲譜中常見到3532上方有連音并出現箭頭,這叫連線滑音,可以用二指從3音滑向5音再滑到3音后,一指按2音。這353就是一個回滑音效果。
6??回滑音比如5#45、是先拉響5后,降半度進入#4再回到主音5,這種5#45為下回滑音,也少有上回滑,回滑音的符號為弧形線條上有箭頭。你找到閔惠芬老師改編的1=A(4~1弦)開頭就有幾處下回滑音。
7??超過三度以上的稱大滑音,比如:3i、為大上滑音、i3為大下滑音,手法力度上都是先輕后重,見到斜向右下或斜向右上的長水波符號即為大滑音符號。《趕集》一曲可見。
8??在某些地方特色的曲子(如《河南小曲》),由曲胡演奏手法改編的,多用懸腕滑揉,以前的曲譜書中也稱"大吟揉滑音"。
9??二胡在江南絲竹風格中的左手技法有五個,在滑音上除了將i音滑成7i、或者將7音滑成i7外,還有就是滿把抓的墊指滑音,比如:53、讓四三指同時滑動,四指按在5音上發音后,四三指同時在滑動時松開四指,三指即成了墊指再滑,二指發出3音,慢練時聽出543,滑快了只聽到由輕及重的53滑音效果,注意二指3音保持在3音上,如果耳朵辨音不準,二指不可同時移動。
*二胡拉得好,就委婉優雅,婉如鳥叫,這都離不開這些滑音效果、古人講究左手虎口不離琴柱,手指不離琴弦,說的就是一些定把滑指和移把滑指在滑動時虎口松弛,確保手指在弦上與虎口產生對抗力穩定琴柱,這是左右手力度同時配合的技巧。大滑音在滑動過程中,右手弓要求配合好貼弦力度以及左手在弦上的觸弦力及滑動速度。比如《江南春色》中的連續泛音:135i135i、三指從內弦中點稍快滑向琴筒上方一寸處便出現連貫的泛音。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