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的弓法,在二胡的諸多技巧中,占有相當的位置,弓法不過關,其它技巧便無從談起。
運弓的“平、勻、直”,只是二胡運弓的基本要求,這是從技術層面提出來的。實踐性的要求則是一個“穩”字。這個“穩”字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內容,速度的均勻、運行線路的平穩、弓毛貼弦的緊密度等,都包含其中。
二胡的運弓,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內容卻往往被人們所忽略,那就是收弓。
收弓,是一個樂句的結束,另一個樂句開始的時間節點,這個時間節點,在整個樂曲的表達上,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收弓,便是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收弓,講究的是干凈、利索。從聲音指標上講,樂曲的尾音要恰當的結束在時值內,不能拖泥帶水,音符的質地要圓潤,周邊不能帶有毛刺,要有十足的顆粒感。
一些人的弓法,基本上符合要求,各個技術環節都很到位,但由于收弓技術不到位,出現瑕疵,弓法上便是個欠缺,這是件很令人遺憾的事情。
收弓不佳最常見的現象及原因是:
收弓不利索,最后一個音符的時值不準,產生人為延長的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就是推拉弓的慣性掌控不好,是慣性力作用的結果。事實上,二胡的收弓,必須干凈利索,給人以戛然而止的感覺。
收弓的力度減弱,最后一個音符強度不夠,其表現是音量變小、變虛,聲音的質地與先前的音符形成強烈的色彩反差。這就影響了樂曲情感的表達。
我們以推弓為例,當弓子運行到弓根處時,一些人由于力度的掌控不好,至使弓尖產生抖動的現象,由于弓尖的抖動,弓根處的弓毛的貼弦緊密度便會發生變化,聲音也隨之產生顫動的現象。音符的圓潤及顆粒性便會遭到破壞,聲音的質地也就不理想了。
拉弓時,特別是拉到弓尖處時,由于右手的控制力減弱,弓尖處的弓毛貼弦力度會減弱,此時的弓尖易出現左右晃動的情況,便會有雜音和虛音的出現。
通過上述現象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便是:
對弓子的控制力應貫穿運弓的全過程,特別是弓尖與弓根兩處,運弓的勻,應包含速度和力度兩個方面。
弓尖處,應持續加力,而不是減力,更不能用其慣性的作用力。
收弓的要領是:收弓時,要有一個突然加力動作,這個動作完成后,弓毛要迅速離開琴弦。這樣,干凈、利索的聲音效果就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