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七把胡琴奏雅興
——嗮嗮我買的四把二胡和一點體會
一、青年時代,印象不深的三把二胡
我前后共有過七把二胡。小學時一把不知所終,下放回城時一把送給了留在兵團的朋友。兩把二胡的木料、皮質、音色等既不懂,也沒啥印象。那個年代,對琴沒法講究。一是人小,不懂質量好壞,二是經濟條件不允許,只要有得拉、能拉響就行。
回城后,沒有時間拉琴,但十幾年的愛好,心里總放不下,于是去市里的唯一一家國營樂器店買了把二胡。店里有個熟人,由他幫忙挑了一把。價格多少和質量高低都已忘卻。以后興趣索然,徹底放棄拉二胡,適逢朋友的母親退休上老年大學二胡班,就借給她用。時間長了,也不好意思要了。
二、差強人意,入手一把蘇州虎丘琴
改開以后,經濟條件有所提高,雖然沒時間和興趣拉琴,但心里的愛好總時隱時現、蠢蠢欲動。想想買一把二胡的錢還出得起,于是在2007年,利用出差蘇州的機會,在廠里買了一把將近千元的二胡,據說是他們廠檔次比較高的了。
琴是老紅木木料,十五個鱗格,雖然偏小,也算中規中矩。制作精良,琴桿和琴筒上刻著型號,質保卡上印有質檢定員、總監測師、副廠長簽章,一看就有種高檔感,讓人心里踏實放心。
這把琴擱置了好幾年,中間難得有興趣拉兩聲。直到退休后開始拾起這項愛好時,才開始琴不離手。
參加了民樂團,胡友彼此交流,逐漸對這把二胡不滿意了。它的優點是外觀美、音量大、音質偏渾厚。缺點外弦音質不好,聲音干,難控制,聽起來不怎么舒服。
三、滿懷希望,專程赴滬購二胡
既然愛好滿血復活,對獲得一把好二胡的追求愈發強烈起來。2014年8月,利用去上海辦事的間隙,從網上搜到一家私人二胡廠,于是按圖索驥找了過去。
這個廠家離市區挺遠,上午出門,中午才到。進入廠家,也就是一個小四合院的規模,三間正房的墻上掛著很多二胡,琳瑯滿目。老板是個中年漢子,看起來人比較實在。加之琴筒上明明白白刻著“舊料老紅木”幾個字,覺得這個不會弄假,他還要樹立形象、創出名牌嘛。反復拉、反復試,反復砍價,最后買了一把當時價格適中的帶回來。
這把琴音量也比較大,但開音后,外弦二把位的音仍然不夠飽滿,不有一種鋼絲弦震動的聲音,拉到e2、f2音時,總覺得不夠干脆明亮,更換了品牌二胡弦后,不見明顯改善。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親自挑也會挑花眼,開音后,會有變化。
四、白璧微瑕,升級敦煌流水頭
2017年聽說上海民族一廠的敦煌牌樂器要漲價,想趁漲價前入手一把限量版流水琴頭二胡,聽說這是為紀念全國第一位二胡制作高級技師王根興八十周歲而特意制作,總計不過八十把。我比較信任這個廠家,跟前任銷售科長熟悉,問現任科長是否王根興制作,他肯定了。于是沒看到東西也很放心地付款郵購。
收到后發現沒有王根興簽名,也沒刻監制等字樣。電詢前任科長,說王親手制作的琴現在是有一把,但要放到廠紀念館里,不可能出售。電詢現任科長,說敦煌琴從不在琴上刻字。懶辨真假,反正其人品讓我失望。好在試琴后感覺還不錯。音質干凈,音色柔美,高低音均衡,拉起來很舒服,讓人拿起來就不愿放下。不足的是整體音量較前兩把偏小,算小疵大醇吧。
比較奇怪的是,幾家二胡廠所配弓子都很一般,這把敦煌琴配送的竟然只是80cm的短弓,極度不解!
五、余波搖曳,順捎山東龍頭胡
以后從網上知道郯城廟山鎮有個二胡村,村里家家做二胡,質優價廉。于是自駕前往一日游。進村家家做二胡,品質高低都有,試著拉了十幾家,老板態度和藹,買否隨意。臨離開前,感覺空手而歸不厚道,于是買了一把黑檀木料龍頭二胡作為紀念。此琴音量不大,音質偏干,但聲音比較干凈,基本沒有雜音。
古人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現在體會只要是廠家注重信譽,用料真實,價格合理就具備可信賴的基礎,有條件試音的話,聲音或清脆、或圓潤、或渾厚、或含蓄都行。內弦是纏弦,一般震動都好,所以拉內弦空弦響亮飽滿,中下把泛音清晰就沒有大問題。重點是測試外弦聲音,特別是e2、f2、g2等幾個音,如果這幾個清晰干凈而無狼音、雜音,這把二胡就不錯。
現在看到好二胡還是起心動念,想想又覺得對樂器的追求哪有止境?拉二胡追求的是拉出優美動聽的聲音,快樂自己,愉悅別人。重器輕道,重物輕技就偏離了拉琴的目的,背離了玩樂器的本心。
買到敦煌流水頭二胡后曾喜賦七律一首,現再附錄于后:
明清舊料鬼神工,黃赭菱鱗白尾弓。
流水傳幽金石韻,花窗汲古漢唐風。
弄弦不覺詩情溢,讀譜方知浩氣充。
快意人生須有癖,良宵一曲百憂空。
上一篇
二胡家鄉美的簡譜,二胡獨奏家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