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協奏走西口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二胡協奏走西口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歌曲《走西口》原唱是女歌手朱逢博演唱,不存在男歌手原唱的說法,后來所有男歌手演唱都被稱之為翻唱,阿寶在2006年翻唱這首歌,收錄在《想親親想在心眼眼上》這部專輯上。男高音歌唱家喬建軍等都唱過這首歌,其次就是各大綜藝節目很多男女歌手都曾翻唱過,這首歌是無數音樂人重新改編創作的重要題材,許多二胡版、鋼琴版還有手風琴版的《走西口》都非常動聽,它們煥發新姿,卻保持了原曲的味道。
男聲版原唱完整版:毛俊麗
詞:冷恒
曲:趙立智
歌詞:西口情,走西口的眼淚,流不盡祖輩的柔情,黃土坡駝鈴傳來的時候,口外的哥哥,牽掛著故鄉的親親,西口情,大黃風吹來流浪的沙蓬,吹斷了歸途
吹不斷大榆樹的根,伴莜面的苦菜,養育了倔強的個性,蒲公英落地生根的時候,黃河的血脈,澆灌出金色的收成,山丹花映紅神舟的家園,飛天的夢啊,回到了北方的懷中
走西口
《走西口》是山西民歌代表曲目,據說它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山西鄰近的內蒙、陜西,甚至更遠一點的寧夏、青海、甘肅也有許多人會唱,曲子因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動聽的旋律,成為了無數音樂人重新改編創作的重要題材,許多二胡版、鋼琴版還有手風琴版的《走西口》都非常動聽,它們煥發新姿,卻保持了原曲的味道。
龔琳娜可以稱得上“人聲樂器”,但是說她是老鑼的“人聲樂器”,是有失偏頗的。
實際上,老鑼和龔琳娜之間沒有簡單的依從歸屬關系,他們更多的是在互相成就,互相助力,實現音樂上的“野心”——開創中國新藝術音樂的未來。這個“野心”之所以加引號是因為它并沒有那么功利,你可以看到他們一路走來要么是在默默創作,要么是在飽受非議,跟現在的流量小生、天價演唱會比起來,簡直是清湯掛面。這種”野心“在老鑼身上可以看得更明顯,但這種明顯的”野心“正是對音樂最純粹的追求。
而對龔琳娜來說,“人聲樂器”只是她技術上的客觀水平,而不是對音樂本身的主觀追求和終點。之前的很多訪談中,她都提到自己不愿成為“千人一聲”,不愿讓唱歌成為“重復體力勞動”,而與之相反的,就是對音樂多樣性的追求,從不同的樂器,到不同的唱腔,不同的音樂元素,不同的情感表達,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融合多種唱腔的《忐忑》,堪稱戲曲串燒的《戲曲忐忑》,在《雙截棍》里演奏“人聲二胡”,專輯《走西口》里從陜北到江浙的民歌唱了個遍。這可以算是龔琳娜的“野心”。
可以說,即使老鑼是有意把龔琳娜塑造成“人聲樂器”,龔琳娜也樂得如此,因為這正是他們實現各自音樂“野心”的必經之路。
可能有人疑惑,龔琳娜的老公不是德國人嗎?德國人難道不是很拘謹的嗎?為什么可以弄出《忐忑》來?如果你聽過卡爾.奧爾夫的《布蘭詩歌》(前不久杭州交響樂團在故宮演出過)就明白德國人有顛覆你三觀的另一面,那種接近本能甚至有些狂亂的味道真讓人懷疑卡爾.奧爾夫投胎時弄錯了地方。聽過《布蘭詩歌》再聽《忐忑》就能找到那種魔幻現實風格來源的一些線索。龔琳娜沒有在當老羅的炮灰,他們在找音樂的另一種可能性,這種探索精神或者說娛樂精神理應得到尊重,否則怎么會有《木蘭詩歌》之類的杰作?
首選中國十大古典名曲
什么是古典音樂?國內外對古典音樂的定義說法不一,按照我的理解,古典音樂就是古代流傳至今的、比較經典的的音樂。說起中國的古典音樂,人們立馬就會想到“十大古典名曲”,的確“十大古典名曲”是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是我國傳統音樂的精髓。如果想聽中國古典歌曲,“十大古典名曲”肯定是必聽曲目。
那么中國的古典音樂除了常見的“十大古典名曲”外,還有那些出名的古典音樂呢?以下是朝音夕拾從網上收集整理的,分享給大家。
1.《瀟湘水云》古琴曲,南宋郭沔創作。
2.《長門怨》古琴曲,根據歷史漢武帝謫貶陳皇后于長門宮之事改編
3.《霸王卸甲》琵琶大套武曲,跟《十面埋伏》一樣,取材于楚漢相爭的垓下之戰。
4.《海青拿天鵝》琵琶曲
5.《黃鶯吟》古琴曲
6.《醉漁唱晚》古琴曲,據記載這首歌曲是唐代詩人陸龜蒙與皮日休在江上游玩,看見漁父喝醉酒后跳舞的樣子所作。
7.《寒鴉戲水》潮箏名曲,是潮州音樂十大套曲之一
8.《出水蓮》中國十大古箏名曲之一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協奏走西口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協奏走西口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