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歷新年腳步的臨近,“過年去哪里”成了人們見面的高頻問候語。不少市民選擇聽一場音樂會,作為喜迎春節的方式。今晚,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余隆身穿長袍馬褂,揮棒新春音樂會,帶領上海交響樂團以趙季平的《絲路音樂瞬間》三首音樂會小品、《蘆葦蕩》(二胡與樂隊器樂小品)、《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嗩吶與樂隊)、《掛紅燈》(竹笛與樂隊),以及聯袂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雷佳帶來的交響組曲《喬家大院》和兩部中國經典歌劇選段,為滬上觀眾烹制了一道“中國年味”純正的音樂大餐。這也是上海交響樂團首次將民族聲樂搬上新春音樂會的舞臺。
“打響新春音樂會這個品牌,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用西方熟悉的形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是用來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非常好的途徑和方式?!鄙虾=豁憳穲F團長周平表示。
《絲路音樂瞬間》用舒伯特開創的“音樂瞬間”這一西方音樂體裁,融入中國傳統地方戲曲音樂中的碗碗腔、信天游、秦腔等民間曲調,并使用中亞地區特色的音階與節奏,展現了別樣的絲路風情。此次演出是作曲家趙季平重新修改后的首次呈現,上演了其中的《鐘鼎長安》、《湯瓶夢幻》、《高原狂舞》三首音樂小品。
“2019上海新年音樂會”后再度登臺滬上的雷佳唱響了《再別康橋》、《運河謠》兩首中國經典歌劇選段,在舞臺上成功塑造了一系列中國歌劇經典形象的雷佳,運用她那極富張力的行腔,展示出民族聲樂的瑰麗。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運河謠》首演時的“水紅蓮”即由雷佳本人演繹。
此番新春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將“中國味道”體現得淋漓盡致。《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蘆葦蕩》、《掛紅燈》將民族樂器嗩吶、二胡、竹笛與西洋管弦樂隊相合,意蘊綿長。其中《蘆葦蕩》是作曲家趙季平為電影《大話西游》所做的配樂,中國古典韻味和獨特的音樂色彩,與這部解構電影一起成為了經典。返場的《春節序曲》,更將氣氛推向了極致。
此外,音樂會還上演了趙季平的交響組曲《喬家大院》。該作原為為電視劇《喬家大院》所作的配樂,后經作曲家本人整理編寫,成為六樂章的交響組曲。其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山西韻味,將現場觀眾帶到了廣袤的陜甘大地,用音樂描述了博大的晉商情懷。趙季平在此前的采訪中透露,曾為這部作品三下山西,從晉南采風一路走到忻州、平遙,從蒲州梆子聽到晉劇。觀眾才能聽到如今磅礴大氣的管弦樂聲,二胡、晉胡、二股弦等別具一格的民族聲音,體味到東方特色的美學意境。
挖掘展現華夏各民族的傳統樂器之美也非新春音樂會的首次嘗試。2016年,閻惠昌執棒上交與多位藝術家就聯袂展現了笙、古箏、馬頭琴、呼麥等中華民族多元絢爛的音樂光芒;2017年,王甫建帶領上交用竹笛、二胡、琵琶、薩塔爾等民族樂器呈現出神州大地的音樂能量;2018年,京胡、二胡、琵琶、中國大鼓演等中國經典樂器在陳燮陽的執棒下,與西方交響進行了一場深情對話。
四年來,上海新春音樂會品牌形象正逐漸深入人心。今年新春音樂會的演出票一票難求,現場氣氛熱烈?;鸨瑘雒嬉欢ǔ潭壬戏从沉诉@一新生品牌蓬勃的發展后勁,也展示了上海觀眾聽音樂會過年這一新風尚的流行。
而隨著“中國年”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全球已進入“春節時間”,濃濃中國風的新春音樂會,早在國外頗成氣候。2012年,在余隆的倡議下,紐約愛樂樂團即創辦了“中國農歷新春音樂會”,并將其納入了樂團音樂季之中。2016年,新春音樂會這一飽含中國傳統價值的文化品牌從紐約回到上海。余隆感慨道,“我們通過新春音樂會帶去了大量的中國作品,包括京劇、京劇和交響樂的合作、中國現代作曲家的作品,這都是我們對于中國音樂人才和音樂作品向全世界的推薦。音樂是一種無詞的語言,無論是中國音樂家演出世界的音樂,還是西方樂團演奏中國作品,都是一種交流和溝通,這在當今世界消除彼此間的誤解尤為重要?!?/p>
除了紐約,多倫多、墨爾本、倫敦也先后在余隆的提議下,紛紛創辦了當地的中國農歷新春音樂會,搭建了多個展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展現了深厚的民族情懷和文化底蘊。
圖片來源:葉辰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