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榮浩的新歌《麻雀》,第一時間想到了《我是一只小小鳥》這首歌曲。后者發行于1990年,離這個時代隔了差不多將近三十年的時間。作為一首為小人物背書的歌曲,《我是一只小小鳥》這首歌曲直到迄今為止,都是最具代表性的經典。
直到這一次李榮浩的這首《麻雀》出現,終于讓平凡的你我,又多了一種歌唱自我的選擇。從此以后,小人物,可以是怎么飛也飛不高的小小鳥;小人物,同樣也可以是體型雖小但五臟俱全的麻雀!
《麻雀》是一首非常率真、誠摯的歌曲。作品以“麻雀”為喻,寫出的是一種小人物的共情,它未必是遠大的鴻鵠之志,而只是一種渺小而又強大,脆弱而又頑強的意志,卻更明白無誤的道出了人生與活著的意義。
其實,之所以像《我是一只小小鳥》、《麻雀》這樣的小人物歌曲,很少能夠引起大量的共鳴,甚至在這個崇尚個性的時代,已經越來越被那種獨一無二的表達取代,恰恰就是因為創作這類型的歌曲,往往要滿足兩個條件。
一個是音樂表達體系的成熟,一個是依然保留接地氣的敏感和樸實。這兩點單個來講,很容易做到,但湊到一起就難上加難。因為音樂技術成熟的代價,往往意外著思維同步的世故,從而形成更為復雜和文學性的表達。
李榮浩這首《麻雀》最好的一點,就是他有非常流暢和成熟的音樂表達,但同時這又是一首讓很多人覺得通情達理的作品。甚至可以說,這是一首反向的感同身受型作品,即李榮浩是以代入小人物內心的方式,將他們的感覺寫出來,再將作品的情緒和情感,用作品的形式“還給”你我這些平凡人。
說得更簡單一點,就是《麻雀》這首歌曲,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共情,讓更多的人可以在同一頻率和緯度上,聊同一件事情、分享同一種情緒,體會著相似的喜樂哀愁。這樣的音樂往往會成為一種烙印,甚至生命的記憶。
在我看來,整首歌曲最為精妙的用詞,就是“一日三餐”。“一日三餐”這是你我生活中每天都要經歷的必須,也正是因為太平常、太必須,所以讓很多的創作人,根本不會關注到這種日常到可以忽略的細節。
而李榮浩的天賦,正在于擅長在這種平凡卻不可或缺的日常中,去萃取生存的意義、活著的理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敏感與敏銳,才讓《麻雀》成為一首能夠讓人共情的作品。
不僅有共情的過程,《麻雀》還有一首優秀作品應該有的出口,那就是喚醒。在這首作品里,李榮浩點出了現代人麻木不仁、理所當然、得過且過的情緒特點,但最后又用充滿力量感的聲音,喚醒所有人的斗志,激發出那種沒有遠大目標、也要努力生活的態度。
所以,《麻雀》就這樣成了一首既懂你,更鞭策你的有意義的歌曲。
不僅僅只是詞曲和演唱,李榮浩還同時擔任了《麻雀》這首作品編曲、制作、吉他、貝司、和音編寫、和聲、錄音、混音和母帶后期制作,幾乎一首歌曲能夠涉及到的領域,他都實施了全覆蓋的操作,音樂專業性可見一斑。
在編曲制作人,《麻雀》這首作品以非常干凈的吉他、貝司和鼓這三大件,作為音樂的主體結構,音色干脆有力、表達也是一氣呵成。從聽覺上,這種民謠搖滾曲風,既保留了民謠的質樸清新,又能通過搖滾節奏的副歌,恰到好處地帶來情緒釋放時的力量感。有收有放,更有的放矢,整體的表達有主有次、有內斂有綻放,一點也不拖泥帶水。
從音樂氣質上來講,《麻雀》是一首有一定復古感的作品,這種復古感,很大程度上也是李榮浩在去除掉許多不必要的元素之后,在音樂上做了最適當的減法,所以聽起來自然有了九十年代的復古感。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純粹、質樸的復古感,絕對不是老土!真正經典的藝術類型,往往都是去年代化的,就像在當代依然有很多樂迷群體的古典音樂和爵士樂,即使在過去這么多年后,你同樣不能稱它們的表現形式老土一樣。
音樂表達,有時候需要的僅僅只是恰到好處和恰如其分!
《麻雀》就是一首歌曲和編曲結合得恰到好處和恰如其分的歌曲。因為這就是一首呈現“渺小而又強大,脆弱而又頑強”生命力主題的作品,用民謠搖滾這種直接又純粹的表達,往往才能體現直抒胸臆、有血有肉的效果。用更多花哨的元素、華麗的音色和多變的鼓點去表現這樣的主題?對不起,那唱的肯定不是“麻雀”,而是孔雀!
其實從今年李榮浩擔任《中國好聲音》導師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他對回溯音樂傳統的一種執念。堅持讓學員用自己本色的聲音,去演唱不做改編的經典作品,真正體現出音樂的本質和純粹。而從這次《麻雀》這首歌曲來看,李榮浩不僅是這么要求學員的,同樣更是這么要求自己的。
這種回溯音樂傳統的做法,實際上就是保持音樂最本質的初心。誠然,在音樂性上一直與時俱進的李榮浩,從《嗯》和《耳朵》這兩張專輯起,已經開始融合更多的音樂元素,甚至還包括了電音這樣的潮流風格。
但和很多音樂人玩啥像啥不同,李榮浩則是玩啥最終還是像自己,這是因為他始終保持了旋律的敏感和悅耳,以及堅持在吉他、貝司、鋼琴和鼓的基礎上,再進行音樂的開放性嘗試有關。因為這樣就保留了作品旋律與質感之間的平衡,并呈現出一首流行歌曲的最佳黃金比例。
李榮浩曾經寫過一首歌曲,就叫《流行歌曲》,作為一個已經寫了無數爆款《流行歌曲》的歌手,在我看來,李榮浩恰恰是這個時代最符合流行歌手標準的流行歌手。他不是徒有虛名的所謂天王,他也不以刻意的個性表達,來證明自己的與眾不同。
李榮浩就是一個把歌曲寫得好聽、感動,讓大多數人都能共鳴、共情的流行歌手,也是一個幾乎能把每首作品(包括給別人寫的歌曲),都能寫的傳播甚廣、流行廣泛的歌手。他就像華語樂壇黃金歲月里的那些優秀流行歌手一樣,總是以源自生活但高于生活的創作平衡,提供一首流行歌曲最恰到好處的雅俗共賞。
可能不甘于“流行”一詞的平庸,所以這個時代的很多歌手,拼命想要擺脫這個稱謂,并換上很多獨立、個性的標簽。事實上,當你的作品缺少了共情的共鳴和感動,缺少了讓大家都能分享、呼應的旋律,你也就遠離了流行音樂的本質。也難怪現在的很多歌手,都苦于自己的作品,總是無法出圈,那就是因為一個流行歌手,越來越脫離了流行音樂本質的原因。
對于李榮浩來講,出圈這回事?不存在的!作為一個優秀的流行歌手,即使他的音樂同樣有品質、有態度,但他的作品卻始終一直在圈外。仔細想一想,這個時代能夠做到用純粹作品站穩腳跟,像個真正的流行歌手流行的歌手,還真是不多。
麻雀可以飛上青天,誰說流行歌手不能飛上雪山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