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二胡揚州小調點評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二胡揚州小調點評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答:
揚劇——揚州戲、地方劇種,主要伴奏樂樂器是二胡,現稱主胡。因揚劇源于揚州一帶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所以主胡伴奏也相應形成其獨特風格。
其技法與普通二胡是有些不同,下面介紹幾種常用技法。
一、左手技法:
打音:即顫音,無論是短打音(也叫“點”)、長打音都要求很強的顆粒性。打音手指彈性要好,短打音在伴奏中運用廣泛,有時連續短打音就形成平時所說的“指花”。
揉弦:過去老輩琴師幾乎不用揉弦。隨著社會的發展,為了增強主胡的表現力。揉弦已被正常使用。除了極少的壓揉、滑揉外,滾壓結合的揉弦也正常使用,注意頻率要快,音的波動要更夸張些。
抹滑:除了大家熟知的大小滑音、回轉滑音和“一把抓”等等以外,這里特別介紹的是一種滑音——抹,這也是體現揚劇主胡風格的重要技法,不會“抹”,拉出的揚劇就沒“味”了。其實“抹”就是小三度的墊指回轉滑音,通常用三指完成。
換把:基本以傳統把位為主,有時小三度的回轉滑不用換把。
二、右手技法:
關于這個問題,天府樂和靈山寶曲都是中國傳統音樂,但有以下區別:
1. 來源不同:天府樂起源于四川成都地區,而靈山寶曲則起源于江蘇南京和揚州地區。
2. 音樂風格不同:天府樂以其獨特的節奏、韻律和音調而聞名,具有熱烈、豪放、奔放的特點;而靈山寶曲則以其柔和、婉轉、細膩的音樂風格而著稱,具有較強的情感表達力。
3. 樂器不同:天府樂主要使用的樂器包括笛子、二胡、琵琶、古箏、嗩吶等,而靈山寶曲則主要使用的樂器包括笛子、二胡、琵琶、古箏、梆笛等。
4. 表演形式不同:天府樂在表演形式方面更強調舞蹈、雜技等元素,常常與其他藝術形式結合表演;而靈山寶曲則更注重音樂本身的表現力,通常以獨奏、合奏等形式呈現。
近代的二胡演奏家作二胡獨奏曲的也還不少。張銳:大河漲水沙浪沙;閔惠芬:紅旗渠水繞太行(與沈利群合作),洪湖隨想曲(改編),寶玉哭靈(改編);;王國潼:臺灣人民盼解放(懷鄉曲)奔馳在千里草原(與李秀琪合作)喜看麥田千層浪(與李秀琪合作);劉明源:河南小曲;宋國生:豫鄉行;劉長福:草原新牧民;于紅梅:帕格尼尼隨想曲(移植);陳耀星:戰馬奔騰,水鄉歡歌;蔣才如:北京有個紅太陽;朱昌耀:蘇南小曲,揚州小調,江南春色(與馬熙林合作);鄧建棟:春曉;趙寒陽:鄉音;周維:葡萄熟了;陳軍:椰島風情;孫宇嶸:南鄉子(與孫天強合作)牧羊姑娘(移植訂譜)。此外,還有很多的二胡演奏家也有很好的作品,就不一一說明了。有一點可以肯定:能作二胡獨奏曲的人肯定會拉二胡,而且拉的都有相當的水平,但不都是達到演奏家的水平。二胡演奏家不一定人人都會作曲。
一首優秀的二胡獨奏曲,是人拋棄了所有欲望,將身心融入大自然,用人的靈魂與自然共鳴才產生的藝術珍品。反觀當下,物欲橫流,爭名奪利,蠅營狗茍,在這等社會環境中,能把前人留下的曲子理解貫通已屬難得,更別指望有什么藝術創新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二胡揚州小調點評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二胡揚州小調點評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