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一首《老兩口學毛選》被廣為傳唱,今天再次聽這首歌,不知是否勾起了你的回憶?
《老倆口學毛選》詞:
(合)收了工,吃罷了飯,老兩口兒坐在了窗前吶,咱們兩個學《毛選》,
(女)老頭子(男)哎!老婆子
(女)哎!你看咱們學哪篇?
(男)老婆子(女)哎!老頭子
(男)哎!我看咱就學這篇,你看沾不沾?
(女)我看就學這篇。
(合)階級敵人總想著來變天,咱們貧下中農一定要擦亮眼,咱學學《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團結起來打垮敵人咱們革命意志堅。
(合)這一篇,咱記心間,革命的大旗咱們要扛在肩吶,跟著黨走永向前,
(女)老頭子(男)哎!老婆子
(女)哎!你看咱還學哪篇?
(男)老婆子(女)哎!老頭子
(男)哎!我看咱就學這篇,你看沾不沾?
(女)為什么學這篇?
(男)咱們的二小子他干活有點懶,你可很少給他提個意見,《反對自由主義》咱們來細鉆研,家庭里的思想斗爭,今后咱要開展。
(女)這一篇,說到了咱心坎,自由主義危害真不淺吶,今后我可不再犯,
(男)老婆子(女)哎!老頭子
(男)哎!咱們還學哪一篇?
(女)老頭子(男)哎!老婆子
(女)哎!我看咱就學這篇,
(男)為什么學這篇?
(女)我先給你提個意見。你這個老頭子是一個老黨員,工作積極樣樣帶頭干,就是有點主觀不愛接受意見,要把《整頓黨的作風》好好地看一看。
(男)學了這一篇,要改正我的缺點,今后要多聽群眾的意見吶,可不能再主觀。
(女)老頭子(男)哎!老婆子
(女)哎!咱們還學哪一篇?
(男)老婆子(女)哎!老頭子
(男)哎!咱們學學《愚公移山》,你看沾不沾?
(女)正對了俺心愿。
(合)毛主席號召咱們大幅度來增產,咱隊里土地薄有人說不沾弦,學習了這篇文章力量大無邊,自力更生戰勝困難奪呀么奪高產。
(尾聲)
(合)老兩口學《毛選》學了一篇又一篇,咱們一字字一行行,句句話兒都記心間,
(男)老頭子我要來挑戰,
(女)老婆子我應戰,
(合)建設咱新農村,看誰最領先!嘿!看誰最領先!
《老兩口學毛選》的作者是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天津音樂學院教授宋國生。宋國生回憶,1965年他隨四清文化工作隊深入河北省任縣,幫助那里的農民組建宣傳隊,并開始創作節目。
由于任縣位于河北省與河南省交界,當地人以說河南話為主,宋國生感覺這種濃郁的地方方言可以采用,同時融入河南豫劇的曲調素材,進而構成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老兩口學毛選》由此誕生。
《老兩口學毛選》由邢臺梆子劇團兩個演員在縣里首先唱紅,然后在省里匯演引起轟動,之后風靡華夏,成為當時最紅的“流行歌曲”。
如今四十多年過去了,這首歌仍沒有被遺忘,在相聲節目、結婚儀式中都能聽到《老兩口學毛選》的歌聲;在南方、在東北,《老兩口學毛選》的旋律也此起彼伏,久唱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