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8年,二胡演奏家姜建華回到故鄉上海,在上海音樂廳獻上一場以“故鄉熱情”為主題的二胡音樂會。
10月26日的音樂會上,姜建華原聲重現了坂本龍一的《末代皇帝》主題曲,并上演多首中西合璧的經典曲目。這也是今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參演項目。
姜建華也是2005年上海音樂廳平移后,首批于此登臺的音樂家。那一年,姜建華還在日本旅居,離開故土太久,有點陌生,“心里有一種不安,會想上海觀眾能喜歡嗎?這一次,我的心情完全不一樣,心里很有底。”
不同于傳統二胡音樂會,本場音樂會加入了琵琶、大提琴、鋼琴、古箏、揚琴,與二胡組成室內樂重奏,曲目上從民樂新編版《花好月圓》等“鄉音本色”,到百轉千回的“大音共鳴”,再到留聲于熒幕的“原聲再現”《末代皇帝》,最后收官于中西合璧《熱情的探戈》《查爾達什》《卡門幻想曲》等“弦蘊高歌”。
姜建華的音樂之路起步于上海市少年宮。
除了二胡,她還接觸了各種樂器,并接受樂隊訓練,了解到不同樂器之間如何合作,不知不覺喜歡上了練琴,“領會到音樂的奧妙,我開始懂音樂,愛上了音樂。”
12歲那年,在少年宮的一次演出中,姜建華被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老師挖掘,背上行囊,赴京求學。
1978年,指揮家小澤征爾來到中央音樂學院交流。一臉青澀的姜建華在演出《二泉映月》途中,隱約聽到哭泣聲,抬起頭發現小澤征爾淚流滿面。大師贊她小小年紀就把人的出生到死亡都傾訴在曲子中,又抓著她的手細看,驚喜地說這是天才的手,“我要把二胡帶到日本,帶給世界觀眾。”
1986年,日本三得利音樂廳落成慶典音樂會上,姜建華受邀與小澤征爾指揮的新日本愛樂樂團演出日本作曲家安生慶的二胡協奏曲《風影》,成為第一批在此登臺的中國演奏家。
她還記得,自己直接從機場去了三得利音樂廳,這也是她第一次一個人出國。三小時的音樂會上,不僅有二胡獨奏,還有二胡協奏曲,“一件中國民族樂器登上這樣一個世界級舞臺,很多人認識了二胡,也對二胡產生了興趣。”
姜建華從此帶著二胡扎根海外,在異國的文化語境中,摸索出了屬于自己的音樂語言。
剛出國的她,也遭遇過種種困難和不易,“要交房租,生存第一,壓力很大。”因為各種原因,很多音樂人出國以后改行了,姜建華很幸運,堅持了下來。
1987年,姜建華在坂本龍一負責作曲的電影《末代皇帝》中,參與配樂錄制并擔任二胡演奏。不久,這部電影橫掃奧斯卡金像獎,拿獎無數,包括最佳電影配樂獎項,風頭無兩。
“他是一個非常謙虛、非常親和的人。”坂本龍一在日本有著巨大影響力,大街上拎著二胡的年輕人開始多了,不少作曲家也迷上二胡,為二胡寫曲,二胡成了一件世界性的樂器。
“二胡是很通人性的。以前沒演奏過這樣的作品,降調能夠把二胡的悲傷表現地更透徹。”音樂會現場,姜建華領銜,以二胡、琵琶、大提琴、鋼琴的四重奏,重現了《末代皇帝》的主題曲。她還用二胡和鋼琴對話,演出了坂本龍一作曲的《能量之流》。
在日本音樂界為二胡開宗立派后,2007年,姜建華結束了在日本的生活,回到母校中央音樂學院任教。
少小離家,姜建華很遺憾,漫長的人生之旅中,在上海停留的時間太少,“總想回到自己的家,可是時間總是有限。”這一次,她終于有機會再次登上故鄉的音樂廳,心潮澎湃,特別激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