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胡按DA(293.66Hz、440Hz振頻)為標準定空弦音高時,內空弦作1唱時為1=D調(15弦)、內空弦作低音5唱時為1=G調(52弦)、其實內空弦的音高已經固定在293.66Hz、實際上這個低音5和中音1只是換了唱名,而沒有改變音高,這就是音樂的奧妙之處。
2??物理學家從弦的振頻中發現每段弦之間的振頻次數有周期重復,就找到了了中國的祖先將其分成五等分取名宮商角徵羽,唱成的證據,先人們早就知道高低諧和,我們后人通過測試證明了這是振頻的倍數關系。比如低中高三段周期中,羽音(6),低音6(220Hz)、中音6(440Hz)、高音6(880Hz)、十二平均律還是明朝的朱載堉音樂理論家將每個周期均分計算出來的。這個十二平均律用在鋼琴每組七白五黑鍵上可以將每一個鍵(小二度)作為一個調號。
3??二胡有七個音名CDEFGAB做調號,哪個字母作1唱,就是這個調,1=D、1=G只是音名不同,振頻(音高)相同。二胡D調15弦上把:宀一二三四、內弦、外弦567i2、八度音為1i、等音為5外宀,5內四。而G調52弦上把:宀一二三四,內弦、外弦。你一對比,G調八度音5(低)5(中)與D調八度音1i同在一個音階位刻度上,外空弦內四指的等音也在相同位置上。
4??以15弦為例,內弦為純五度,一二三四指按2345音位,其中二三指34為小二度(半音),其它都是大二度全音,所以34指距是全音指距的一半要靠攏,如果小二度不注意指距音就按不準了。D調的上把外弦567i2的指距與內弦上把相同,這就是二胡D調上把內外弦相同指距為入門者從D調開始的理由。
5??對于G調52弦為什么放在第二個調來學,因為G調內弦上把的與D調外弦上把同一個唱名也同一樣的指距,所不同的就是外弦純五度音中的34小二度為一二指靠攏按弦,而習慣拉D調15弦的指距在G調外弦上把要將二三指距分開成大二度按出45二大度指距,這是入門者學G調易犯的指距錯誤。
6??由于以1等于什么音為調號,15弦也成為入門調號,五個傳統把位的一指全按在出現1或5的位置上,所有二胡調號換把后的一指音都離不開:4i、15、52、讓你很容易記住往高音時手指不夠用該到換把的位置了!
7??《光明行》二胡曲是典型的D、G調交替轉調演奏的樂曲,每轉調時都有標注:轉G調(前1=后5)或者轉D調(前5=后1)、比如內弦1/2中點,前面拉好高音i,轉G調時手指不離開弦拉響便作為中音5的第一音,只要心中記住轉調開始了,耳朵聽著轉調的同位置音只更換唱名,音高不變就不混淆。
8??如果是兩把二胡,中胡定音高g~d1拉15弦、二胡定音高d1~a1拉52弦,共用一個52弦的曲譜,二胡很容易,而中胡的外弦5與二胡內弦5相同好拉,可是中胡的內空弦1音與二胡內弦中把開始換把的1音上行的音程成了八度極諧和音,也就顯得更優美好聽了,所以兩把二胡合奏沒有用15弦和52弦二重奏諧和優美,而又解決了高低音的互補。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