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二胡愛好者,都喜歡拉歌曲,而不喜歡拉獨奏曲,這無可厚非。因為歌曲是最富歌唱性,這與‘二胡的歌唱性正好吻合。
拉二胡,無論是拉歌曲還是拉獨奏曲,本質上講,都是歌唱的模仿,歌的旅旋律也好,獨奏曲的旋律也好,都離不開歌唱的屬性。
許多二胡愛好者,喜歡拉歌曲而不喜歡拉獨奏曲,其原因是,歌曲耳熟能詳,其旋律早已爛熟于心,拉起來得心應手。而二胡曲,旋律的熟悉需要一個過程,且沒有歌詞輔助,其情感的表達比較抽象,沒有一定的藝術修養,很難領悟到。還有一個原因,二胡曲的結構比較復雜,更是多種技巧的綜合運用,這對于不識譜的人來講,要想完整的拉下整首曲子,其難度是相當大的。這便是多數人喜歡拉歌曲的原因所在。
那么,用二胡拉歌曲,怎樣拉才會好聽呢?這里,向大家介紹一個簡單而又實用的方法,就是在拉歌曲時,打破正常指序,盡量多用滑音這一技巧。
滑音,是二胡演奏的一個重要技巧,它有上滑音、下滑音、大滑、墊指滑音等多種形式。
滑音對于美化音符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是兩個音符間過渡的最好方式。我們知道,兩個音符在樂曲中是相對獨立的存在關系。例如1與2,這兩個音符都是獨立的存在,分屬兩個獨立的單元。滑音的運用,就在于打破這種獨立的關系,讓兩個音符造建立起相互聯結的關系。以滑音為紐帶,兩個音符不再相對獨立,存在的空間添充進新的內容,使二胡的發聲有了連續性。這便有了歌唱中的聲音連接的相似性,歌唱的屬性便有了十足的呈現。
不過,這種滑音的運用,需要打破正常的指序,才能夠實現,需要改變正常的運指習慣,建立起新的習慣才是。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舉個實際例子:
上圖為二胡曲《小白楊》的曲譜圖。這首曲子為D調(I5弦)
標記中的35這兩個音符,采用的便是改變正常指序,而改用滑音運用的拉奏法。3這個音符,是內弦二把位二指按弦,而5這個音符,按正常指序應為內弦四指按弦才是。但是,曲譜中可見,這個5音沒按正常指序進行,而是改為仍用二指下滑至5音位置進行的。
這種指序的改變,就是為了突出上滑音的效果,讓3與5兩個音符間以滑音的形式相連接,音節的歌唱性便凸顯出來。二胡這樣拉,其韻味明顯要鮮明許多。
我們再以《梅花三弄》這首歌曲為例:
這是一首G調的歌曲子,二胡定弦為52弦。
我們看歌曲開頭部分的紅色標記,按正常指序,3音應該用外弦一指,5音該用同把位的三指按弦,6音則用小指來按弦了,這是正常的拉法。
但是,為了突出滑音效果,我們對這種正常的指序做一改變,第一個音符3仍用外弦一指按弦不變,而第二個音符5不用三指按弦,而改為一指上滑的方式滑至5音位置,然后改用二指來按6音。這種指序的改變,就是為了體現滑音的效果。大家可以把兩種方法加以對比,是不是有滑音的拉法二胡的韻味更濃些?
目光再回到圖譜中的下一個紅色標記處。
注意1615這四個音符,仍然可以采用滑音的方式來演奏。具體方法是:第一個I用二把位一指按弦,然后下滑至一把位的6音處,緊接著,一指再上滑至二把位的1音位置后,再改用外弦拉出5音。這種滑音的連續運用,所拉歌曲的歌唱性效果就更好些了。
須要說明的是,二胡技巧中的上滑與下滑,與生活中的上下方位正好相反,二胡中的上,指的是琴筒的朝向,而下,指的是朝向千斤的方向。這一點,千萬不能搞混了。
滑音的運用形式有兩種,一是換把滑音,一種是伸指滑音。換把滑音顧名思義,就是需要更換把位的滑音,這種滑音的應用,音準的把握是關鍵環節。前面的舉例,都屬于換把滑音。
滑音的另一種形式是伸指滑音。伸指滑音,把位不變,以一指或三四指上伸或下伸奏出相鄰音即可。例如在《二泉映月》這首曲子中,伸指滑音這一技巧用的就比較多,這里就不舉例詳解了。
滑音的運用,對于二胡歌唱性的提高,雖然有很多好處,但是,其運用不宜過多過濫,應恰到好處才是。
下一篇
二胡骨雕啥意思(二胡骨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