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孫大廚二胡全集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孫大廚二胡全集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我們需要明白當前自己的口語狀態。大家可以根據我下面列舉的情況對號入座。
一 問題表現
1. 遇到問題心里的答案千千萬,但是就是用英文說不出來。
2. 遇到問題直接懵,嘴里嗯嗯啊啊,沒有成形思路。
二 問題背后的歸因
1.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那么追溯本質。其實是因為沒有充足的語料。
不知道心里的話如何表達,也不知道如何判斷什么才是地道和非地道的表達。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往往遇到外國人就興奮,一方面心里癢癢的,想要上去交流,但是又不敢開口,我們有著騷動的心,卻因為不太流利的英語而遲遲不敢行動。
2. 如果是第二種情況,那背后的問題歸因則在于,思考事物的時候沒有想法。甚至說是沒有固定想法。
這么大的問題,得從元認知層面來分析了。
首先明確一點:
不管說的是什么語言,如果能流利的脫口而出,原因都只有一個:腦子里已有現成的句子。
凡是能脫口而出的,幾乎都是大腦倉庫里已有儲備(句式、用詞等等),比如我們說大部分漢語,或者某些英語(比如Good morning)的時候。
凡是不能脫口而出,而是需要一點時間準備(哪怕不到一秒),都是庫里沒有現成的句子,需要現“造句”的情況,不管是外語還是母語。
如果每次開口之前都要先“造句”,或者經歷一番“在腦中把這句話翻成英語”過程,那顯然是沒法做到流利的。
所以答案也清楚了:
要盡量多記些句子,讓自己的語庫足夠滿足脫口而出的需要。
當然,不是說要把英語里一切句子都記住。只要記有代表性的,其他的慢慢領悟、舉一反三就好了。
提供一個很多人驗證有效的方法:背新概念。一邊背,一邊開口朗讀。堅持半年左右,相信可以達到一個臨界點,有豁然開朗的感覺,發現很多句子即使沒背過,也不需要“現造句”了,脫口而出越來越容易。
有幾個建議:
1、詞匯要大量積累,要知道美國小學生畢業的詞匯量是至少15000,說英語沒詞匯不行。
2、要大量重復簡單句子,對各種句子的變形轉換形成本能,張嘴就能來。
3、大量閱讀,豐富自己的英語知識體系。
做到這幾點,才有可能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
如果你工作和生活在老外的圈子里,那么你可以練出一口流利的英語。因為環境逼著你說、逼著你學,說久了,模仿久了、自然就流利了。
如果你在國內,沒有這樣的環境,沒機會實練,你就是語法學的再好,單詞背的再多,也都是紙面上的知識,沒有經歷實踐的檢驗和校正,終究還不能真正化為你的一部分。就像在岸上學習游泳,學習各種游泳姿勢,游泳理論,最終都要下水進行實踐練習。
英語是一門語言,不僅要透徹掌握語法,也要透徹的掌握巨量的單詞,所謂巨量的單詞不是我們國內學生所學的4000、8000、10000詞匯量,而且2萬、3萬的詞匯量,下圖為美國人的詞匯量:
可以看出差距了吧。人家的詞匯量時實打實的詞匯量,而我們國內學生的詞匯量是有巨大水分的,很多單詞僅僅是點頭之交。更加重要的是語言的本質是語音,是要大量練習、大量聽說、不斷糾正、不斷加強才能最終化為自己的一部分的。就像李陽也不得不娶一個美國人,以提高自己的口語能力。所以光膽子大、臉皮厚、敢說還不夠。還要說的對、說的地道、天天練習才行。所以要想真正精熟一門語言,掌握巨量詞匯只有每日浸泡在這門語言之中。
如果實在沒有語言環境的,那最好的辦法就是看精學美劇了,具體方法之前的帖子轉帖如下:
如何在美式的發音環境里提升英語思維?
無疑是“精看”美劇了。什么叫“精看”?
理解每一句臺詞,吃透每一句臺詞,不放過每一個生詞為“精看”。
精看一遍勝于泛看10遍。
精看一集勝于泛看100集。
一集精看結合泛看,一集看5遍、10遍、20遍,看爛看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孫大廚二胡全集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孫大廚二胡全集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二胡獨奏秋風西下,二胡秋風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