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手工二胡制作過程,有助于讓大家更加清晰認識手工二胡相對機械流水線生產的二胡價值高于何處,更加愛惜自己手中的琴。
未經加工的木料
尋找合適的尺寸,精挑細選:
一根木頭看上去平平無奇,仿佛扔在路邊都不會有人去多看一眼的樣子:
如果一根木料質量上好,但是略微彎曲,就需要用火烘烤之后將其壓直,經過機器的切割和手工的出本初步雕琢,基本形狀就出來了:
這時候,機器切割之后外表不夠平滑圓實,就需要人工去刨平:
刨平之后,看上去就光滑圓潤了:
琴頭用強力膠粘貼在琴桿上,并且仔細磨平磨光:
粘合處看上去嚴絲合縫,像一整塊的木頭制成,琴頭白色的裝飾是牛骨制成的:
自此,二胡的基本骨架就算打好了。
二胡的制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琴皮,它對二胡的音色和音質起著幾乎是決定性的作用,從選皮、切割、浸泡、蒙皮、燙皮……每一步都精工細作,每一步都直接影響二胡的質量,可以說,琴皮做得差,這把二胡就算廢了!
選用上好的成年蟒蛇背皮,浸泡、拉伸,使其發揮出最好的彈性:
琴筒涂上特制膠水:
將蟒皮蒙上:
現在的二胡工廠流水線有很多采用鋼圈蒙皮,這樣效率高,比手工速度快上幾倍,并且對蟒皮的消耗少,但是琴皮張力不夠均勻,導致二胡聲音比較含糊,不如手工蒙皮,所以,手工蒙皮的二胡價格要比鋼圈蒙皮高。
用特制工具固定、繃緊:
燙平:
貼上由賽璐珞(有時使用玳瑁或牛角)制成的墊片,防止蟒皮由于琴弓的長期摩擦而損傷,待完全粘合后將墊片多余的部分磨平,與琴皮邊緣一致:
等到所有二胡主體部件完成,就會用由粗到細的砂紙多次反復摩擦,直到木質表面完全平滑,手工二胡用天然材料打蠟,杜絕油漆,讓木料散發最自然純樸的光澤。
在涂著由蜂蠟等混合制品的布輪上進行最后的拋光:
拋光完成后,配上精心雕刻的琴窗,一把精美的二胡就可以組合起來了:
不似工業的機械化生產,手工二胡的制作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制造者的技能水平、經驗,甚至身體狀況和心情,都可能造成變數,制造完美的琴幾乎是萬中挑一的,其價值甚至遠遠超過昂貴的材料。
文:詩韻琴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