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鞠君老丈人李家的陽臺上飄出了二胡聲,或激昂,或低沉,或綿長,拉奏的曲譜多半為經典老歌,如《映山紅》《北京的金山上》等,也有《我的中國心》《常回家看看》等流行歌曲。
左鄰右舍,樓上樓下熟知的人都知道李家這多年沒有胡琴獨奏聲了,況且李老身患重病多年,今天可是怎么啦?
原來,李老患有尿毒癥,近年靠透析維持生命。他年輕時喜歡音樂,但囿于生計,沒多少時間擺弄,一把二胡擱在箱子上面啞聲了二三十年。
退休后,兒孫大了,稍有閑暇,他便拉上兩曲,時有陶醉不料有天老人剛把二胡提在手上,便突發重病,蹲在地板上不能動彈。家人及時將老人送醫院救治,但在慌亂中不知是誰不小心踩斷了胡琴桿。此后,李家陽臺上再也沒有二胡聲了。
老人出院不久,鞠君去看望時,見老丈人還在撫摸那把殘破的胡琴,又在陽臺上轉來轉去,好像心中空落落的。鞠君觀察到這些細節,心里酸酸的。于是,一天夜間,他打來電話說:“我明天要來街上購買一把二胡,你稍懂點樂器,幫我參謀參謀。”好友之托,我勉強答應了。
次日,我跑了幾家琴行,最后選定一家后,通知他來買。先是準備選一把稍便宜一點的,調試后,覺得價位貴點的那把音色、音域都要好些。
和鞠君碰面后,我埋怨道:“你又不玩樂器,買它做什么?挑胡琴,找我這個‘半瓢水’,讓我好為難的。”鞠君臉帶愧色地打斷我的話,道出了上述原委,說:“買把二胡送給老人,讓他重拾舊愛,充實余生。”聽罷,我想這不單單是盡一片孝心,而是對老人精神上的慰藉,更是對“草根文化”的尊重。我頓愕然。不知是被感動,還是激動后的沖動,我搶先傾囊支付了一千四百元錢,買下了二胡,并請他代送給老人,“祝老人康樂,祝音樂常在!”
徒步回家的路上,我想,李老七旬有余,我也花甲出頭。當我老了,下輩懂我心,知我愛嗎?盡管我也像李老那樣理解下輩工作之繁忙,為生活奔波之苦,畢竟水波是W型,人生是M型呀!我想,當我老了,社會上單親家庭、空巢老人念想的個人愛好,親朋能體諒滿是所求所需嗎?我想,當我老了,須提前調整好心態,情趣健康。敬老院、康復中心并非是最佳的愉悅余生之地啊!想著想著,我腦海閃回到現實:斜陽涂抹著陽臺上老人的臉龐。他端坐在靠背椅上,正聚精會神,一板一眼地拉著《歌唱祖國》《常回家看看》等曲譜,優美的二胡聲從陽臺上飄出,飄得很遠,很遠……樓上樓下跳蕩著一顆顆澎湃的心,一張張春風般的笑臉!
(作者:魏云喬,系武漢市黃陂區政協原副主席,湖北省作協會員,曾出版詩歌、散文集7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