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拿二胡站立的人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拿二胡站立的人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應該是二胡。
二胡是民族樂器。 二胡是民族樂器中的拉弦樂器,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七至十世紀的中國唐代,當時主要流行在中國西北部的少數民族之中。在一千多年的發展史中,二胡一直是戲曲的伴奏樂器 。 二胡構造簡單,一根細細的木制琴桿,長約80厘米,琴桿上有兩根琴弦,琴桿下裝有茶杯形狀的琴筒,還有一把馬尾做的琴弓。琴師演奏二胡時采取坐姿或站姿, 左手持琴,右手持弓。二胡的音域可達三個八度。二胡發出的樂音有著豐富的表現力,它以接近于人聲的音色,成為一種富于歌唱性的樂器 ,有人還因此稱它為"中國式小提琴"。由于二胡的音色聽起來略帶憂傷,因而善于表達深沉的情感。
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說“必須跪著聽的曲子”是指《二泉映月》
關于這個說法的由來有這樣一段故事:
上個世紀 70 年代末,世界級的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第二次訪問北京, 他指揮中央樂團演奏了弦樂合奏《二泉映月》,大獲成功,受到聽眾的一致好評,人們站起來長時間為他鼓掌。因為大家沒想到《二泉映月》竟然還能這樣演奏,并且演奏得那么動人。
可是,這位大師演出成功的好心情僅僅過了一晚就被徹底擊碎了。小澤大師第二天到中央音樂學院訪問,特意聽聽二胡獨奏《二泉映月》的原曲。當時,為他演奏的是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 17 歲的小女孩姜建華。她端莊典雅,神情凝重,一聲長嘆開頭后,旋律漸起,時而如訴如泣,時而哀婉凄涼,時而纏纏綿綿,小澤征爾聽著聽著,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從坐椅上順勢跪了下去,在場的人無不大吃一驚,小姑娘也不知所措地停止了演奏。坐在他身旁的中央音樂學院院長同樣驚呆了,以為他的身體出了什么意外,趕緊拉著他的手想把他扶在座位上。可小澤征爾不肯,他以東方人特有的虔誠說:“這種音樂應當跪下去聽。坐著或站著聽,都是極不恭敬的。”其實,當時還有個小插曲,一個中方陪同人員說了一句:“這不過是一個流浪漢所作的曲子。”意思是要小澤大師不必跪著聽。
但是,大師不為所動,他一直跪著,雙膝并立,直到曲終。演奏完畢,小澤淚流滿面地站起來,對小姑娘姜建華深情地鞠了一躬,說:“謝謝你的演奏,要是早一點聽到你用二胡演奏它,我是根本不敢指揮樂隊再演奏它的。”隨后又喃喃自語地說,“這是真正的天籟,是世界級名曲。”
小澤征爾真誠地下跪了。因為他內心對音樂的共鳴和感動,還有靈魂深處對好音樂的敬畏。 一部偉大的作品是一部心靈史,它折射了人之所以要站立的原因。這種站立不只是生命活動的,也不只是生活經歷的,更是人格的站立,小澤大師的跪著聽,則更顯得其形象的高大和人格的高尚。若干年后,已經成為二胡演奏家的 姜建華再次為小澤大師演奏過《二泉映月》,這次他沒有跪下也沒有流淚,但是,筆者相信,他一定是在內心跪著聽并且流淚的。
左手指甲長影響拉二胡揉弦嗎?
長指甲拉二胡不方便,二胡不是彈撥弦,象琵琶,古箏,沒有指甲還要裝上假的。
拉二胡的左手指面尖(指尖后緣,螺心的前緣觸弦,因為食指,無名指的手指末節相當于站立在弦上,食指的彎曲度最大,中指次之,無名指微彎,小指直伸,
從外觀,你的手型呈半握拳,手心向下,只有伸展小指時才直伸象張開的鳥翅,每個手指按好音后還要回到原位,不能象病雞,拉翅。
你自己看左手型,食指的第一個關節彎曲處位于千斤下方,指尖肉厚處觸弦,食指中指的關節都彎曲、這樣手指與琴桿就成45度角、指尖就站在弦上,便于抬指和掌指關節有力的運動。
新的揉弦法叫滾揉,它加進了壓探的功夫,就成了壓加滾,壓是對弦改變張力,一松一緊,滾動是手指尖在弦上作1Cm長短的改變弦長短,這種結合就產生了濃厚的揉美之情。
壓揉滲透進滾揉中可對樂曲的情感表達方式有所改變,比如《枉凝眉》52弦,有時委婉情深就要慢波壓滾揉才能表達曲調意境,看好些人為了達到重音用抽弓甩弓來發音,拉出了音頭就破壞了樂曲情緒,實際只能慢長弓壓加滾揉。
可是你的指甲長了,只要加力壓揉時,手指尖不好站著,可站著被指甲隔著,就不好用力,由此懂了,你可以根據正確的左手按弦姿勢一試便知。
這里順便一說手指也可稍平趟著按弦,凡演奏快弓,手指尖就要稍平些,這樣才符合手部肌腱的解剖特點,因為手指過于彎曲不利于肌腱的快速屈伸運動,他的缺點沒有站立位好揉弦。
懂了嗎?要揉弦,手指盡量立著,手腕及每個指關節靈活象彈簧,既可施力又可揉。
我看到好多老人拉二胡,手指多平趟,用螺心處按弦,
而且無法糾正,因他的手指粗硬,無法彎曲,所以他們多帶有指甲。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拿二胡站立的人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拿二胡站立的人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