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音樂會現場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新春腳步正臨近,濃濃年味哪里尋?就和上交共賀新春的觀眾而言,年味從余隆那身長袍馬褂中透出來,從《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掛紅燈》的樂曲聲中流淌出來。昨晚,音樂總監余隆執棒上海交響樂團為申城觀眾奉上了一臺洋溢著喜慶氣氛的新春音樂會,這臺“中國年味”純正的音樂大餐也是上交首次將民族聲樂搬上新春音樂會的舞臺。
別樣絲路風情
音樂會率先登場的便是趙季平的《絲路音樂瞬間》三首音樂會小品——《鐘鼎長安》《湯瓶夢幻》《高原狂舞》。作品用舒伯特開創的“音樂瞬間”這一西方音樂體裁,融入中國傳統地方戲曲音樂中的碗碗腔、信天游、秦腔等民間曲調,并使用中亞地區特色的音階與節奏,展現了別樣的絲路風情。
圖說:余隆身著長袍馬褂指揮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趙季平最具知名度的作品都是影視音樂,例如《霸王別姬》《大宅門》《三國》《水滸傳》《喬家大院》,改為交響作品后,結構感清晰,且融入合唱、民族樂器晉胡與二股弦,突出了地域性和宏大的敘事性。
音樂會重頭戲自然是交響組曲《喬家大院》。該作原是趙季平為電視劇《喬家大院》所作,后經作曲家本人整理編寫成為六樂章的交響組曲。其強烈的民族風格和濃郁的山西韻味,將現場觀眾帶到了廣袤的中國西部大地,用音樂描述了博大的晉商情懷。在磅礴大氣的管弦樂聲,細辨二胡、晉胡、二股弦等民族聲音,體味到獨特的東方美學意境。
濃濃“中國味道”
此番新春音樂會的曲目安排將“中國味道”體現得淋漓盡致。《山丹丹開花紅艷艷》《蘆葦蕩》《掛紅燈》將民族樂器嗩吶、二胡、竹笛與西洋管弦樂隊相合,意蘊綿長。其中《蘆葦蕩》是作曲家趙季平為電影《大話西游》所做配樂,中國古典韻味和獨特音樂色彩,與這部電影一同成為經典。
而女高音歌唱家雷佳繼“2019上海新年音樂會”后,再度登臺唱響了《再別康橋》《運河謠》兩首中國經典歌劇選段。她那極富張力的行腔,展示出民族聲樂的瑰麗。
圖說:雷佳在音樂會現場新民晚報記者郭新洋攝
據悉,挖掘展現華夏各民族的傳統樂器之美并非是上交新春音樂會的首次嘗試。2016年,閻惠昌執棒上交與多位藝術家就聯袂展現了笙、古箏、馬頭琴、呼麥等中華民族多元絢爛的音樂光芒;2017年,王甫建帶領上交用竹笛、二胡、琵琶、薩塔爾等民族樂器呈現出神州大地的音樂能量;2018年,京胡、二胡、琵琶、中國大鼓演等中國經典樂器在陳燮陽的執棒下,與西方交響進行了一場深情對話。
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表示,“新春音樂會這一品牌,是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舉措,用西方熟悉的形式講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是用來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非常好的途徑和方式?!保ㄐ旅裢韴笥浾咧鞙Y)
記者手記|全球進入“春節時間”
隨著上海新春音樂會品牌四年來的深耕,聽著音樂會過新春的習俗已漸形成,“一票難求”的火爆場面體現了上海觀眾對聽音樂會過年這一新風尚的追捧。
令人欣喜的是,不僅在上海、在中國,隨著“中國年”在世界范圍內的流行,全球亦進入“春節時間”,濃濃中國風的新春音樂會仿佛一陣風潮席卷世界各地。
三天前,在費城,上海愛樂樂團攜手美國費城交響樂團奏響了年輕作曲家龔天鵬的交響作品《京劇幻想》。同一時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來自上海的青年嗩吶演奏家劉雯雯將一曲《百鳥朝鳳》吹得蕩氣回腸。
自2012年余隆倡議紐約愛樂樂團創辦了“中國農歷新春音樂會”,這陣新春音樂會之風自北向南,由東到西,多倫多、墨爾本、倫敦相繼奏響中國新春的音符。
通過新春音樂會,大量的中國作品被演繹,既有國粹京劇元素的融入,也有京劇和交響樂的合作,還有許多中國現代作曲家的作品……中國音樂人才和音樂作品正通過新春音樂會這一階梯走向全世界。
正如余隆說的:“音樂是一種無詞的語言,無論是中國音樂家演出世界的音樂,還是西方樂團演奏中國作品,都是一種交流和溝通,這對于在當今世界各國人民增加彼此間的了解尤為重要?!保ㄖ鞙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