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找譜網九兒二胡簡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找譜網九兒二胡簡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音樂中C、D、E……等大調存在的意義除了改變音高之外,還有什么其他的意義呢?
經常有朋友在問這個問題。的確,要是只保留C大調,那么樂器彈奏就編的簡單多了。
個人理解,之所以有多個調號,其意義在于:
1、不同調號的音樂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例如有的高亢,有的優柔,有的奔放,有的深沉,用不同的調號就可以更準確地體現出來。這就好比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音量和音調,可以表現出完全不同的意境。
試著比較一下哀樂、運動員進行曲、月朦朧鳥朦朧用不同的調號演奏,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2、不同的調號,適用不同的歌手和樂器。
不同的歌手和樂器,有不同的表現范圍。為了適用歌手和樂器,只能使用特定的調號。
3、為了增強樂曲的表現力。
比較典型的例如歌曲《九兒》。里邊有兩處改變了調號。可以仔細聽一下,這首曲子通過變調,的確是更細膩地表現出來曲子的主題。如果全變成同一個調號,則音樂的表現效果就回大打折扣。
九兒
從樂器本身來說,對于同一件樂器,演奏不同頻率的音調,存在以下兩種現象:
一是可能演奏兩者所使用的樂器部位不同,例如弦樂器,不同音調的兩個音有時需要撥奏不同的弦,這導致發出的聲音音色不同(基于這個原因,有的樂譜即使對于同一個音調,也要求某個音必須在某根弦上演奏)。
二是在同樣的聲高下,不同音調的聲音延續時間和在空氣中的穿透力不同。
因此兩個不同音調的聲音,聽覺效果是有差別的,同理可以想象不同調的音樂,聽覺效果也不一樣。
如果都是C調,現實世界就會變得很單調無趣。各大調小調演奏不同的弦律,除了音高變化外,其實在情感表現上也是有所區別的。限于人聲、樂器的音域范圍,太高、太尖銳的聲音即使能上去,呈現的是一種高亢、緊張氣氛;而太低沉的音域則善于表達憂郁、深沉。所以作曲家在創作樂曲時,首先是把樂曲需表達的情緒想好,使得整首樂曲賦予適當的音高范圍,然后根據人聲、各聲部樂器的音域,選定好適合的調性,使之既能發揮出感情特性,又不至于有太多的音符落到人聲或者樂器的極限范圍上。除了不同的調,古典音樂還有表明大調和小調的曲名,雖然從音符位置上看,C大調和A小調相同,但音階排列不同,演奏出來就是完全不同的感覺。簡單說,大調輝煌雄壯些,小調抒情憂郁些。
1??首先要知道鋼琴中央小字母組(二十四~三十個白鍵)其中的中音6(440Hz)定為囯際標準音,以大寫字母CDEFGAB為七個大調,以半音為一個調可以分為十二個平均律。
2??鍵琴上C大調不用黑鍵,彈起來方便,為何還要其它調呢!如果從人聲歌唱的音域考慮,不管你是高音、中音,人的音域寬廣度不會超過十六個音,有的人雖然能高出幾個音,但那是用的假聲,所有的人聲歌唱都是從中央組(中音組)上行或下行一共作為十六個音域內,再高再低也無法發聲。
3??為了讓不同音域的人唱不同高度的歌,就采用了調號,也就是這七個音符可以分別作do(中音1)唱,越是上行,音域越寬,但是又受到人聲十六個音域的限制,變調號只是改變了唱名,音高沒有變。在聽眾那里,聽到的是改變了唱名,他們并不在意歌唱的音域還在中音組上行或下行的十六個音域內。
我們學二胡的人都知道內外空弦定為DA音,內空弦分作所有的調,1=?什么調,只要找到上把內外弦中的do(中音1),再以此下行排列到內空弦是什么音,比如1=G調(5~2弦),內弦上把三指為do(1音)、內空弦即為低音5、
4??由于改變了唱名,比如五聲音階的《好一朵茉莉花》,《義勇軍進行曲》就具備民族特色。如果曲中含有4、7不穩定音級,或出現升降號,就顯得抒情和民族氣息。
5??其實樂器定好標準音高后,怎么變都在中央組上下輪番,只有那些協奏曲才會使用到七組音,因為那是和弦以及旋律上行下行需要的。
事實上已經沒有人專門用著這個系統去創作了。很多人一知半解地去舉例說還有很多,那實際上那樣的解釋,從根本邏輯上就已經是錯誤的了。下面,先來講解下到底這個宮商角徴羽到底有多少東西先吧。然后說明為什么是邏輯錯誤。
這個是國樂五聲音階的五個音,是可以對應到12平均律的音。相當于do(1), re(2), mi(3) sol(5), la(6) 另外還有變宮什么的,樂理的理論知識都是可以被12平均律的分析體系所包含。相當于 pentatonic scale的用法。實際上,還有 清角,變宮,可以對應到 fa(4) 和 ti(7) ,還有 變徴 是 #fa(#4) , 閏是 bti(b7) 之類的。但是這個東西只是一個體系,而不是一個記譜法,同樣是宮,是中音do,還是高音do,還是低音do,沒有辦法標記。
然后調式也不緊緊是五聲音階的幾個音的排列變化。例如:
清樂:宮,商,角,清角,徵,羽,變宮,分別對應1,2,3,4,5,6,7,這與西方的自然大小調相似,清角是角音上方的小二度。變宮是宮音下方的小二度。同樣音程關系的音階,在西方中古調式里,被稱為奧尼亞調式(Ionian),或者也可以稱為自然大調。
雅樂:宮,商,角,變徵,徵,羽,變宮,分別對應1,2,3,升4,5,6,7,變徵是徵音下方的小二度。同樣音程關系的音階,在中古調式中,被稱為利地亞調式(Lydian)特別要說一下。變徵音與宮音形成了一個三全音,(tri-tone),具有很強的擴張性,在所有西方調式中,這是最明亮的調式(比自然大調還要明亮)。
燕樂宮,商,角,清角,徵,羽,閏,分別對應1,2,3,4,5,6,降7,閏是宮音下方的大二度。同樣音程關系的音階,中古調式被稱為混合利迪亞調式(mixolydian)
然后普通的變化看下圖
跟西洋樂不同的是,西洋樂邏輯性更強,組合方式以及習慣更加豐富。國樂中有些自己的用音習慣,風味,以及和聲方式,雖然同樣是那些音,但是一旦跳出這些習慣,風格就崩壞了。但是這些同樣可以用12平均律體系的理論去解析。那么在現代音樂中使用pentatonic 調式和音樂是非常多的,只是說,要用 宮商角徵羽的視角和方式去看整個歌曲創作,估計現在一個都沒有。
只能說曲子寫出來,可以根據音符對應過去,例如do對應到宮,re對應到商之類,或者是商調式的話幾個音的排序會換過去什么的。但是應該是沒有人去,一邊想著這個音是角,下個音是徵那樣去寫了。
例如寫的旋律是 | 5 5 6 - | 5 3 2 - | 你可以對應過去就是 徵 徵 羽 徵 角 商 ,節拍沒有東西記了。至少我看過很多很多資料里面,就沒有介紹這個體系里面關于節奏的內容,那么就是口口相傳了。在我國的古譜中,有節奏的還有工尺譜,但是工尺譜的記音和宮商角徵羽完全不是一個體系的東西。如果按照題目這樣強調這個五聲音階的系統,那我們就不要把工尺譜跟這個扯一起記譜了。下面這個是工尺譜
如同問題里的一樣 有《宮商角徵羽》 《龍文》 《伯牙絕弦》 《一無所有》 《之子于歸》 《刀馬旦》 《江南煙雨》 《情千劫》 《眸闔》 等等,還有一些比較好聽而且有韻味的歌曲等待大家發掘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找譜網九兒二胡簡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找譜網九兒二胡簡譜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