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古代二胡獨奏圖解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古代二胡獨奏圖解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二胡是唐朝的少數民族發明的,稱“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它最早發源于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奚琴”。宋朝學者陳旸在《樂書》中記載“奚琴本胡樂也”唐代詩人岑參所載“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的詩句,說明胡琴在唐代就已開始流傳,而且是中西方拉弦樂器和彈拔樂器的總稱。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嵇琴”。宋代末學者陳元靚在《事林廣記》中這樣記載:嵇琴本嵇康所制,故名“嵇琴”。宋代大學者沈括在《補筆談·樂律》中記載:“熙寧中,宮宴,教坊伶人徐衍奏嵇琴,方進酒而一弦絕,衍更不易琴,只用一弦終其曲?!闭f明在北宋時代已有很高的演奏水平。徐衍為皇帝大臣們演奏”嵇琴”時,斷了一根弦,仍然用另一根弦奏完曲.沒有嫻熟的技藝是做不到的。后來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又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彎弓莫射去中雁,歸雁如今不寄出。”說明在北宋時已有了馬尾的胡琴。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半個多世紀以來,二胡演奏水平已進入旺盛時期。劉天華先生是現代派的始祖,他借鑒了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并發明了二胡揉弦,從而充擴了二胡的音域范圍,豐富了表現力,確立了新的藝術內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出來,成為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后走進大雅之堂的音樂廳和音樂院校奠定了基礎。
劉天華在教學之余學習小提琴和西洋作曲理論,并在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西洋音樂和演奏技巧,在民族器樂創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劉天華選擇二胡作為改革國樂的突破口,借鑒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顫弓等技法和西洋器樂創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輪指按音、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確立和運用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這些,使二胡從樂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藝術表現的深刻性,從而使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視的民間樂器變成近代專業獨奏樂器,成為中國民樂的主角與代表,因而劉天華被視為近現代二胡演奏學派奠基人,二胡鼻祖。
劉天華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音樂家。他將過去被輕視的民間樂器二胡加以改革,納入到專業音樂教學之中,使其成為音樂會上經常獨奏的樂器。他改進二胡的制造規格和記譜法,明確固定音高的定弦,并吸收提琴某些演奏方法。他還創作了二胡練習曲47首,為二胡教學的系統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改進了琵琶教學,創作了琵琶練習曲15首;他曾將四相十品的傳統琵琶加以改革,制作了六相和加半音品位的琵琶。他用近代記譜法記錄、整理的《梅蘭芳歌曲譜》,是最早根據實際演唱作記錄的京劇曲譜。
他發起與參與組織國樂研究會、樂友社、愛美樂社、國樂改進社等音樂社團,創辦《音樂雜志》,對當時民族音樂的發展與傳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第一個采用了近代記譜法記錄了《梅蘭芳曲譜》,并在收集、整理民間音樂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劉天華與其兄劉半農(著名文學家)、其弟劉北茂(著名音樂家)被譽為中國近現代文華史上的“劉氏三杰”。
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劉天華為民族音樂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他中西兼擅,理藝并長、而又能會通其間。他反對全盤西化,但也不排斥西方文化。在創作上既能掌握民族音樂的創作規律,又能巧妙地吸收借鑒西洋技法。他不僅將民間狀態的二胡升格為富于獨特藝術魅力的獨奏樂器,達到高等樂府專業教學的層面,而且這些作品深受人民大眾的喜愛,成為中國民族音樂寶庫中的珍品。
他是近現代二胡藝術的奠基人,當代中國的二胡演奏藝術無不受其理論與風格的影響。在民族樂器改革和演奏技藝的創新上,他又是一個勇于開拓的革新家。他畢生為民族音樂創作與教育而奮斗,培養了蔣風之、陳振鐸等一批著名演奏家、理論家和教育家??梢哉f,劉天華是中國近現代民族音樂發展的奠基者、開拓者,民族音樂的一代宗師。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古代二胡獨奏圖解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古代二胡獨奏圖解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二胡怎么找到音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