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十年前,擁有二胡伴奏帶或伴奏光盤,是業(yè)余二胡愛好者的奢望。這些年,隨著科技發(fā)展和多媒體的豐富,二胡的伴奏音頻很容易搞到,也很容易采集與保存,缺什么伴奏,通過網(wǎng)絡(luò)搜索即可得到。隨身攜帶一個音箱和U盤,相當于隨身帶了一個樂隊,既便捷又好聽。于是,許多二胡愛好者嫌清拉不好聽,養(yǎng)成了跟伴奏練琴的習慣,甚至沒有伴奏不拉二胡,忽略了基本技術(shù)的練習。我認為,這樣的練琴習慣有利有弊。
利之一:有利于節(jié)奏感的培養(yǎng)。伴奏音頻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軟件制作的,一種是錄制的,無論哪種形式的伴奏,其速度都是比較穩(wěn)定,尤其是軟件制作的伴奏,速度都是設(shè)定的,非常精確。有的伴奏甚至還有主旋提示聲部,所以,跟著伴奏,相當于聽著節(jié)拍器練琴。也有的一些伴奏沒有主旋律提示,而且配器復雜,拍點不容易把握,這就需要多聽,多記,多琢磨,甚至需要把配器的織體寫下來反復唱,反復練。還有一些伴奏,由于樂曲的需要,在速度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中間休止了若干小節(jié);更有一些伴奏,在二胡長達幾十秒的華彩部分,沒有任何伴奏提示音作參考,要求入板后與伴奏銜接的天衣無縫,這些都需要跟著伴奏反復練習,一旦能夠比較準確的跟上伴奏演奏,那你的節(jié)奏感會有很大提升。
利之二:提高練琴的興趣。二胡對控制力要求很高,清拉二胡,很小的瑕疵就能聽得出來,有了伴奏,這些瑕疵就能被掩蓋。相比清拉,音色豐富了,感染力增強了,聽覺上舒服了很多,尤其是在高質(zhì)量配器、高質(zhì)量音頻、高質(zhì)量播放設(shè)備條件下,無論你演奏水平高低,都會使你充滿激情,興趣盎然,當演奏和伴奏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會沉浸,會享受,成就感會油然而生,這也是許多二胡愛好者熱衷于跟伴奏練琴的主要原因。
弊之一:影響音準感。清拉二胡時,由于音色純凈,細小的音準問題都容易被發(fā)現(xiàn),隨著伴奏聲音的加入,音色豐富了,聲音的層次感增強了,伴奏的不斷變化,弱化了對二胡某些沒有拉準音的判斷,如果為了美化二胡音色,再把二胡麥克風的混響開得過大,音準就更難于辨別和控制,長期這樣練習,對音準感影響很大。
弊之二:影響重點與難點練習。一首曲子,總有些地方是重點或難點,甚至是瓶頸,跟著伴奏練習,這些地方不能停頓,不能減速,不能重復練習,只能一帶而過,久而久之,會影響質(zhì)量,阻礙進步。
總之,跟伴奏練琴要有度,不能因為好聽,有興趣,就忽略基本技術(shù)練習,忽略對樂曲重點和難點的精雕細琢。一首樂曲達到跟伴奏的標準應該是,在清拉條件下,音準問題基本解決,并且能夠達到伴奏的速度要求。
每次練琴,可以嘗試三分一的時間拉練習曲;三分之一的時間練樂曲;三分之一的時間跟伴奏,在鞏固清拉成果、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的同時,感受成就,增添樂趣,享受二胡。
一點體會,僅供參考,歡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