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點亮智慧,非遺引領時尚,非遺傳遞情感,非遺凝聚力量。
為進一步挖掘、保護和傳承日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日照市文化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設立市級非遺傳習所,開展“日照非遺大課堂”活動,進行非遺保護、傳承、教學和體驗活動。“日照非遺大課堂”將于5月開課,每周六、周日,每次課時2個小時,市民可關注“日照市文化館”微信公眾號參與報名、獲取活動最新消息。
“日照非遺大課堂”以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為傳習內容,將邀請我市非遺項目傳承人入駐非遺傳習大課堂,向市民特別是青少年們,傳授非遺知識,讓他們在口傳心授中觸摸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與傳承人近距離的接觸中,接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熏陶,感受傳統文化的當代魅力。同時,“日照非遺大課堂”在形式上將會有諸多創新,把非遺大課堂與非遺進校園、非遺進景區活動相結合,將“走進課堂”與“走出課堂”相結合,將帶領大家走出小課堂,走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習的大課堂,近距離接觸、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2019年,在全市建設鄉村記憶館10個、非遺工坊(非遺傳習所)30處”的目標列入今年的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工作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下一步,我市將全面推開非遺工坊建設工作,市、縣級建設非遺傳習所,側重非遺項目的傳承、保護和體驗,鄉鎮及社區建設非遺工坊,側重非遺項目的生產性保護和開發。
日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境內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豐富,目前,我市已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莒縣過門箋),國家級名錄項目5項(“禿尾巴老李傳說”“孟姜女傳說”“莒縣過門箋”“滿江紅”“漁民節”)、代表性非遺項目傳承人1人,省級名錄項目18項、代表性非遺項目傳承人7人,先后公布了4批市級名錄項目126項、代表性非遺項目傳承人78人。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工作。加強非遺保護與傳承,開展非遺進校園、非遺大課堂等活動,開展2019年日照非遺走進東夷小鎮、非遺進景區等活動,推動文旅融合,實現華麗轉身;開展非遺生產性保護,建設了一批日照黑陶邢藝術廠、“非遺車間”等生產性保護基地。日照市東港區被評為“中國黑陶之都”,日照市兩城街道被評為“山東黑陶產業第一鎮”。五蓮割花非遺項目大膽探索,走出了一條集培訓、加工、銷售于一體的非遺與產業融合發展之路;鼓勵非遺項目走出去,日照農民畫《龍舟圖》亮相2018年青島上合峰會,《日照農民畫繡—喜盈門》參加山東省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獲金獎,嵐山漁民號子、非遺舞蹈《海中蹺》等去省進京演出,反響強烈。
下一篇
二胡中音薩克斯區別,二胡和薩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