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李一能)每次出現在舞臺上,二胡演奏家馬曉輝總是讓人眼前一亮,給人煥然一新的能量。5月27日晚,在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大劇場,她身著畫家陳家泠大師為她創作的系列色彩明艷的手繪藝術服飾,懷抱一把曉輝二胡新風尚系列手繪“七彩二胡”登場,這把七彩二胡是由書畫家陳衛家手繪,音符仿佛也是靈動而斑斕的。多媒體還在舞臺上呈現出陳家泠的畫作,給觀眾帶來沉浸式的視聽體驗。
圖說:馬曉輝再演《臥虎藏龍》奉賢區新聞辦供圖
這場公益音樂會由馬曉輝親自打造、策劃、導演、制作和主演,中西融匯、音畫交融,吸引了千余名來自奉賢區和上海市區的觀眾。這是馬曉輝“二胡新樂潮”——音畫傳奇世界巡演音樂會的起點,也是上海宋慶齡基金會“一把二胡行天下”系列項目之一。
20多年來,“二胡仙子”馬曉輝帶著她的二胡,去往歐、美、亞、非近百個國家,舉辦了一千余場個人獨奏音樂會和講學。她曾和世界各地的樂團以及演奏家合作,用二胡與小提琴、鋼琴、豎琴、西班牙吉他對話。為了讓國內外聽眾走近二胡,她大膽拓展了表演形式,邊拉邊講,連說帶演,雅俗共賞。如今,她又將踏上新的旅途。
二胡可以很經典,也可以很時尚
音樂會分“七彩二胡-絲路斑斕”“唯美中西經典-融化心靈”“新風尚-國潮風范”“圓夢-祖國家園”四個篇章共20首作品,每個篇章各自獨立又相互呼應。馬曉輝演繹了《錦瑟-二泉映月》《梁祝》《春江花月夜》等傳統曲目和《月亮河》《綠袖子》《我的太陽》等外國名曲。舊曲新奏,既經典又時尚。
許多人提起“二胡仙子”馬曉輝,總能想起電影《臥虎藏龍》主題曲的旋律。2000年,馬曉輝與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合作,錄制了譚盾作曲的《臥虎藏龍》電影音樂,贏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在這場音樂會上,馬曉輝再度奏起《臥虎藏龍》主題曲,二胡婉轉靈動,大提琴低吟淺唱,訴說動人的故事。
借由這場音樂會,馬曉輝提出“新樂潮”的理念。音樂會上出現了美聲、京劇、太極、探戈、吟唱、朗誦、詩樂、琴詩等不同的藝術元素。
在5月27日上海解放紀念日當天演出,馬曉輝也希望通過“新樂潮”折射新時代風貌,展現家國情懷,彰顯中華文化的精神氣質。
“創新之路不可止步,我希望以‘新樂潮’的沉浸式形式,追求中西多元跨界,多元藝術對話。用一把古老的二胡擁抱未來,與美同行,芬芳心靈。”馬曉暉說,“我想讓年輕的觀眾感受到,二胡可以經典,也可以時尚。希望能以立足海派文化、長三角特色、背靠中國文化,放眼世界新格局,向中國與世界觀眾講好中國故事。”
“二胡新樂潮”系列音樂會每個樂章都可以單獨作為一場專場音樂會,演出時間、演出場地、表演人數都可以靈活調整。馬曉輝說:“無論是殿堂級的音樂廳,還是小型沙龍空間,還是校園社區……我們都可以帶來獨具創意、雅俗共賞的音樂藝術的體驗,隨時隨地的展現二胡藝術之美和哲學人文的高度。”
圖說:“二胡新樂潮”世界巡演(公益場)從上海開啟
投入公益事業,傳遞音樂的力量
為什么把音樂會開到奉賢,開到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馬曉輝說:“奉賢是二胡之鄉,傳奇民間二胡演奏家孫文明一生漂泊流離,奉賢是他人生最終的選擇和歸宿。而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是一座非常現代化的劇院,它面向未來,擁抱未來。”上海馬曉輝大師藝術工作室也已落戶奉賢。
這場音樂會上,馬曉輝的“新樂潮”組合演繹了由她改編的孫文明作品《流波曲》。音樂會恰逢六一兒童節前夕,為了讓更多青少年、兒童愛上二胡,展現鄉村振興的公益力量,“新樂潮”組合還與奉賢二胡青少年互動演繹了由她改編的名曲《良宵-萬馬奔騰》,演出現場贏得觀眾如潮的掌聲。
馬曉輝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投入到公益事業中。今年1月,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馬曉輝文化藝術專項基金設立,旨在推廣普及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用公益的力量為中國文化海外傳播盡綿薄之力。今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馬曉輝文化藝術專項基金還將開展致敬白衣天使專場沙龍音樂會、音樂療愈校園行等公益活動。
“宋慶齡是我十分敬佩的中國女性楷模,希望能追隨她的腳步,為公益事業盡一份綿薄之力。我希望以創新的視野、公益的模式、跨界的形式,傳播二胡藝術之美和新國潮、新海派之美,從而經歷美、見證美、創造美、成為美。”馬曉輝說。
一位現場觀眾說:“對于每一支曲子,我們都有共鳴,體會到經典與時尚,有種穿越時空的感受。除了我們耳朵聽到的美妙動聽的音樂,背后還凝聚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欣賞這場創新‘新樂潮’公益專場音樂會演出,不只是在品味美,同時也在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未來,馬曉輝“二胡新樂潮”——音畫傳奇世界巡演音樂會”還將踏上國際巡演的旅途,升級啟動她原創的“二胡與世界握手”世界巡演之旅……今年她將與美國納什維爾交響樂團以及美國田納西州立大學交響樂團合作,日本、希臘、意大利的演出也在策劃中。她將繼續在路上,用手中的二胡與世界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