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們演奏民族管弦樂《陽光下的麥蓋提》。(全媒體記者王煜攝)
新疆網訊(全媒體記者王煜)10月22日晚,絲路迴響盛世中華——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十周年音樂會在烏魯木齊文化中心音樂廳奏響,用高超的演奏和真摯的情感為市民帶來一場高水準的音樂盛宴。
據了解,本次音樂會由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主辦,新疆藝術劇院承辦,天平樂符、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和新疆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參與演出,于21日、22日連續兩晚與觀眾見面。
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絲路樂舞風情獨具。當日的演出中,彈撥爾、熱瓦甫、手鼓等樂器共同奏響美妙的旋律,演繹著絲綢之路上的文化盛景。
音樂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曲目為當代創作經典,由國家一級指揮家阿不都熱合曼·阿尤甫執棒,有民族器樂合奏《我的祖國》《絲綢之路》《我們新疆好地方》、民族管弦樂《陽光下的麥蓋提》、民族器樂二重奏《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通過音樂展現出新疆特有的音樂魅力。
二胡演奏家和薩塔爾演奏家,共同奏響廣為人知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二胡音域寬廣,薩塔爾明亮悠長,兩種樂器的完美交融,讓這首曲目顯得深情、悠揚、壯美。
薩塔爾是流傳在新疆南部喀什、和田、莎車、庫車等地的大型古典音樂套曲《十二木卡姆》和流傳在新疆東部吐魯番的《吐魯番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
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團長張銳說,這首與二胡合奏的《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多年前在上海音樂廳首演時,就一曲震驚四座,自此以后,這首曲目成為民族樂團每場必演的固定保留曲目。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是一首我經常聽的歌,但我第一次聽到二胡和薩塔爾合奏,聽得我熱淚盈眶。”市民劉馨敏說。
民族器樂合奏《絲綢之路》將新疆很多古老的音樂元素展現出來,氣勢磅礴,驚艷全場。
“音樂太美了!”觀眾田筱蕾聽著《絲綢之路》激動不已,“悠揚的樂聲仿佛引領我踏足歷史長河。”
第二部分為古譜演奏。天平樂符的音樂家們帶來的《秦王破陣樂》《圣明樂》《急曲子》等曲目輪番上演,千年悅耳聲令現場的觀眾興奮不已。
據了解,天平樂符是中國音樂家劉宏軍在北京創立的由中日韓三國專業音樂家為主體的東方著名藝術團體。天平樂符較早便進行了絲綢之路傳統音樂舞蹈文化的繼承和傳播工作,以感人的經典藝術在演出中為人們送來時代的悅耳新聲。
“新疆藝術劇院民族樂團精心打造了這場音樂會,既選擇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又有創新的作品。”張銳說。“通過這場音樂會,為絲路盛會送上美好祝福,為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凝聚起昂揚向上的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