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胡千斤處一般最佳弦柱距2cm、為此千斤距琴碼約在40cm以內,弦就產生了凹陷處,有的人就將軸眼處的弦盡量向柱側靠使弦盡量垂直來減小凹陷。本人通過調試對照,發現垂直的弦要再旋緊一下來增加拉力,而使弦繃得更緊、為此,左手指按弦時力度要加大。
2??如果把弦繞在軸眼上,千斤處的凹陷更大,由此弦的拉力小些,手指按弦時柔軟些。特別對小學生,手上力量小,這種方法會更佳!
3??對于用什么質地的線繞千斤,這要看二胡的皮質,厚薄,松緊,如果二胡音膜既薄又緊,你想要二胡發音深沉渾厚,就用棉線,并多扎幾匝,常規有1cm闊度即可,可以購買中號(有粗中細)的弦。如果二胡年久了,或音膜較厚,音深沉,可以用較硬些的化纖線,少扎幾匝。
4??這兩種線的質地不同,使二胡的音質音色會發生改變,棉線可以抑制振頻提高振幅而改變音質,如果用稍硬質的線,可以減少振幅,提高振頻,使音量提高。
5??如果你的新二胡,由于蒙皮緊,干后六面收縮不均衡,便會出現狼音,而且一時的無法消除,就可以扎棉線雙千斤,目的是抑制振幅,減少噪波。有的人會在二胡上綁四道線,上方(軸下面)的兩根線很單,目的是起到微調作用,當弦誤差幾個HZ時,通過手撥,即達到微調效果!
6??既然這個千斤線能起到如此大的作用,那么千斤下方的內外弦能否緊挨著?本人專門作過實驗,當兩弦在千斤下緊挨著時,先定外弦標準音6、然后對著校音器定準內弦2、再拉內外空弦,發現跑弦了,當內外弦都達標準音時,不管你單獨拉哪根弦,有一種清亮的諧振共鳴效果。我再用線將緊挨的內外弦分隔開,空弦音沒那么好聽了,這是為什么呢?
7??原來是內外弦都是硬質鋼絲弦,當你輪流拉內外空弦時,通過千斤處緊挨的金屬弦將振頻傳導給了對方產生了諧振共鳴。沒有學過相關:純一、純四、純五、純八度為極諧和以及相關和弦基本知識的人,就想不到內外空弦純五度的諧振共鳴還提高了音的色彩。有人會不信,你可只憑耳聽就知道內外弦定音正好時產生的空蕩悅耳聲感覺就空弦間純五度的諧振共鳴,如果哪根弦還差幾個Hz都是發不出諧振的(俗話也叫內外弦不和)、你若將千斤處兩弦用棉線分隔開,由于起到消音減振效果,原來悅耳的空弦諧和感覺就減弱了、所以,我認為千斤處的內外弦緊挨著(幾乎都是),比少數人分開的空弦音色要純得多!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