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關家川鄉農民運動會現場,村民們表演舞蹈。
臨夏州是“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目前,全州還有5.09萬戶、26.05萬人未脫貧,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是臨夏面臨的扶貧難題。如何讓這部分貧困群眾如期實現脫貧?臨夏州委州政府清醒認識到:扶貧,重在扶志;扶志,必須從“心”開始。
政策宣講深入人心
臨夏州委州政府把激發和增強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主要抓手,立足州情民情實際,全力推進精神扶貧工程,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心。
扶貧先扶智,治窮先治愚。臨夏州成立脫貧攻堅巡回宣講團,深入田間地頭宣講新思想、新理論和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宣講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推進脫貧攻堅“一號工程”的部署舉措。截至目前,全州已組織開展各類主題宣講4638場次,編印《臨夏州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手冊》5000多冊、宣傳單20多萬份,實現建檔立卡貧困村對扶貧政策全知曉、全覆蓋。同時,在州內主流媒體開設專欄專題,開展常態性、動態性“精神扶貧”主題宣傳報道,并邀請主流媒體聚焦臨夏脫貧攻堅工作,為全州上下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了濃厚氛圍。
感恩教育以情動人
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來的。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
慈玉錄是臨夏市折橋鎮慈王村的貧困戶,以前無所事事,家庭開支全靠年邁的父母。自臨夏市開展“以德扶貧”后,鎮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多次上門對他進行教育,慈玉錄振作精神,學會了開車,并找到了一份工作,主動承擔起家庭責任。慈玉錄說:“家里老人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親戚和村里人看我的眼光也變了,我的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p>
針對部分群眾“靠著墻根曬太陽,等著干部送小康”等消極現象,臨夏州積極開展“知恩、感恩、報恩”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并充分發揮駐村黨員干部和幫扶干部開展脫貧幫扶的優勢,進行“一對一”宣傳教育,化解貧困群眾思想“疙瘩”,幫助他們徹底轉變觀念,通過自身勞動來增加收入。
價值引領提振信心
勵志脫貧的故事相互激勵,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充分激發,追求美好生活蔚然成風。
走進康樂縣五戶鄉朱家村,藥材地里的中藥材長勢喜人,已經脫貧的高金存正在地里忙碌著?!扒皫啄?,我不懂技術,種的藥材少,收入也少。現在,通過學習種植大戶的經驗,讓我增強了致富信心?!备呓鸫嬲f。
臨夏州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踐行活動,深入實施核心價值觀“十大創建行動”,創建了一批主題廣場、主題街道、主題公園,并以此為平臺,組織開展演講比賽、書法繪畫、攝影展覽、秧歌戲曲、文藝會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主題實踐活動。積極培育選樹自強致富、互幫互助的先進典型,開展“我們的脫貧故事”小型巡回對談650余場次,講自己的“創業史”“致富經”,進行現場答疑,促進從“要我干”到“我要干”的思想觀念轉變。
移風易俗培育新風
“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創造”……一面面圖文并茂的文化墻,激勵貧困群眾勤勞致富。
去年8月,永靖縣舉辦首場集體婚禮,破除以往農村討要高價彩禮、婚喪大操大辦、攀比鋪張浪費的陋習。一石激起千層浪,州里向全州青年發出“拒絕高價彩禮,倡樹婚禮新風”倡議書,加強規范“媒人”“紅娘”行為,教育引導婚事新辦、喜事簡辦。
永靖縣還開展了移風易俗“六提倡、六反對”活動和文明村鎮創建、“五星級文明戶”創評、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講堂、志愿服務隊、文化廣場、好人榜等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八個一”工程示范點建設,評選表彰“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576戶,身邊好人、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夫妻、好兒媳、好村民472名,“五星級文明戶”2.6萬多戶,建立以道德模范、身邊好人、“五星級文明戶”等為主體的宣講隊伍,利用農閑時節,開展集中宣講或流動巡講活動。
文化文藝滋養精神
盛夏時節,漫步在臨夏的廣大農村,文化廣場上舞影翩翩;農家書屋內是看書學習的場景……
精神需要文化滋養。目前,臨夏州建成文化館、公共圖書館、各類博物館和紀念館65個,各級各類綜合文化站173個,“鄉村舞臺”1150個,農家書屋1274個,城市數字影院及農村電影固定放映點23個,建成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36個;為3個深度貧困縣514個行政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配備電鋼琴、二胡等樂器1萬多件。結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組織創作了《布楞溝的春天》《移風易俗新風尚》等一批優秀作品和劇目,使人們在文化的浸潤和藝術的熏陶中,逐步完善人生觀和價值觀。
脫貧先立志,致富靠自己。臨夏州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積極尋找精神扶貧良方,鼓勵貧困群眾苦干、實干,形成“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