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們要以整體的眼光看待二胡左右手的技術。二胡演奏,是在心理支配下的整個身體的協調動作。最后的落腳點是兩手,但腰肩和雙臂的樞紐、中轉作用也是很重要的。每一個動作都不是孤立的,需要整體聯合動作才可能做好。過去的二胡教學書本資料,大多講手指就單講手指,講手臂就單講手臂,手腕等也是如此。一些二胡愛好者看了這些書后往往覺得怎么前后矛盾???進而無所適從。要知道,我們所需要的音色是多樣的。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必然是采用堅定有力的手法奏出的,而柔和委婉的聲音也必然是用柔和委婉的手法實現的,因此,我們需要不斷調節自己的左右手以適應我們對音色的不同要求。這就是說,并沒有一套一成不變的左右手動作,而是需要不斷地根據心理需要做適當調節。
過去的二胡教學理論,類似于“解剖學”的理論,將身體的各部分肢解開來看問題。而我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格式塔”理論,就是說,要用整體的眼光看問題。格式塔心理學強調,部分相加之和不等于整體,你瞧,軀干、四肢、頭等加起來是不是就等于一個人呢,顯然不是,它缺乏人的氣息和生命,這就告訴我們,觀察、思考問題一定要用整體的眼光,這樣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第二,二胡演奏的左右兩手各有分工不同。我打這樣一個比方,不知是否恰當。右手就像在織造做工精美的綢緞布料,比如蘇繡用的綢緞什么的,而左手呢,就像馬上在上面繡花或畫上山水什么的。二胡演奏難就難在織造布料和畫畫是同時進行,一氣呵成的。而不像真正的畫畫可以先選取畫材然后再作畫。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兩手即時配合的動態過程。
接下來是換弦的練習方法:
換弦是大家經常碰到的一個問題。由于二胡內外弦的用力方向不一致,給內外換弦特別是快速換弦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二胡練習曲選》中還有專門的換弦練習曲,像周耀琨作曲的《綜合練習一》的快板也有很多換弦部分??梢哉f是一種使用頻度非常高的技巧,不練好它,就會變成我們學習中的攔路虎。
練習換弦首先還是得強調右手持弓的正確方法。要使食指的支點位置固定在指根關節,奏外弦的力點位置在中指外側,與大拇指尖聯合向外用力。奏內弦的力點位置在中指無名指的指尖,特別是無名指是主力手指。也就是首先要明確支點與力點。這是練習換弦的前提。大家也可參考我前面的第三講進行這方面的溫習。
其次,要明白,換弦,其實就是內外弦不同的力點在變換。但這種變換不是內外直接的變換,而是帶有一點圓弧形,以使變換痕跡減小到最低程度而使音色統一。
具體到各種弓法,在演奏連弓時,手指換弦的運動軌跡像柔和的波浪線,而不是鋸齒線,也就是每一個換弦接口都是圓的。
而分弓原理也是這樣,只不過接口在推拉動作轉換口,如拉內弦推外弦,是一種逆時針方向的圓形動作,而拉外弦推內弦則是順時針方向的圓形動作。注意管內外力點的手指主動運行,而大小臂隨行,快速時手指和大小臂要同時動作,毫不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