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學二胡的朋友中,有一個常見的現象,那就是隨著學習進程的提高和加快,心目中的二胡偶像也有個崩塌和重建的過程。對這一現象,有人可能會產生負疚心理:曾經的二胡偶像,隨著時間的推移,怎么突然間就崩塌了呢?
其實,這是自學二胡者中的一個普遍現象,并不奇怪,也不必有愧疚感。相反,恰恰說明,你對二胡的認知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是一種有進步和提高的體現。
每個自學二胡的人都要經歷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偶像,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這種偶像的建立,是伴隨著自己學琴的水平而產生的。
例如在學琴的初級階段,能夠做到音準把握正確、一般技巧純熟、拉出的曲子熟練動聽,這樣的人,便可成為自己心中的偶像。學琴實踐中,自覺不自覺的就會成為自已模仿的對象。這種偶像,也可能是你身邊的朋友,也可能是來自網上,或男或女,或是年輕人,也可能是年長者。總之,這個偶像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偶像的二胡技藝令你心怡。
但是,隨著學琴進程的加快,對二胡技巧運用的純熟度的提高、鑒賞能力的提升,原來的偶像可能會逐漸淡化,心目中,又會建立起一個新的偶像。
隨著自己二胡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心中的偶像可能又在更換。這說明,偶像就是標桿與尺度,它是與自己的二胡水準相伴生的一種產物。
二胡偶像的最高境界,已不再是技巧型的了,風格與表現力,才是標準。若達到這種偶像的建立,說明你的二胡達到了一定的層次。
對于二胡偶像的建立,我有自己獨特的切身體驗,偶像的不確定性,更是顯著的特色。
少年時代,二胡偶像就是身邊的朋友,對二胡的六種調式,揉弦、打音、快弓等技巧的概念與掌握,都是從朋友那里學到的。當時,朋友就是我的偶像,心中建立的標準也很簡單,二胡能拉到朋友的標準,也就心滿意足了。
但是,隨著年令的增長,閱歷的豐富,社會交往的拓展,特別是與會拉二胡人交往的增多,我的二胡偶像也處在不斷的更新中。這絕不是我喜新厭舊,說是喜新厭舊也未嘗不可,面對高手,誰人會不喜歡?“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這俗語所藹含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是贊同的。
隨著網絡的普及,網上學二胡更是成為常態。這種更加便捷的學習條件,對于二胡水平的提高,更是極為有利。網絡世界,二胡高手云集,這為偶像的建立提供了更大的平臺。
這期間,我的二胡偶像也處在一個不斷打亂重組的狀態。先是崇拜名家,后來也可能是無名者也可能會納入我的視野。如楊雪、劉宇、孟曉旭等,都是我崇拜的對象。特別是孟曉旭二胡中所呈現出的那種古典的樸素美,我認為是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回歸。楊雪、劉宇的弓法,更是我弓法學習的首選對象。她們樸素的二胡風格,更令我產生發自內心的贊嘆。
為什么祟尚上述幾位演奏家,我也進行過反思。最根本的原因,是自己經歷了崇拜二胡技藝到返璞歸真這樣一個過程。對于二胡技巧的學習和掌握,初期總是具有神秘感,偶像的選擇,總是以炫技為主。而一旦熟練的掌握了這些二胡技巧,便把注意力轉移到二胡的演奏風格和恰當的樂曲表現力上了。偶像的坍塌與重建,也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方面的體驗,不妨交流一下。
上一篇
舟山酸枝木二胡,酸枝木二胡多少錢
下一篇
安慶酸枝木二胡,酸枝木二胡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