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獨奏
關于二胡,我們大家從原來的中國十大樂器之一的古代經典印象,到現在時代發展迅速之后,成為了滄海桑田般的遺珠。二胡,作為從古至今都還在我們流行音樂的浪潮中若隱若現,它始終是我們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它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典樂器,它有它的故事、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世界、有它的精華作品。
它用它美妙的旋律來書寫著它的起起落落。現在最流行的有鋼琴、小提琴、大提琴、單簧管、電子琴、陶笛等受大家歡迎的樂器,但,二胡也有屬于它的一份獨特的韻味。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關于二胡的發展吧。
中國最具有時代經典意義的八大樂器之一——二胡
1、一起尋找二胡的今生前世,其原來本身的名字
二胡,它從唐朝時期就開始跟隨歷史的腳步,一直不斷向前發展、演變。每一個時代,它所具有的意義都會隨著時代的社會發展方向,發生一定的變化。在唐代時期,二胡的名稱變為“奚琴”,它的聲音豐富多樣,特別是“滑音”,像極了人們的腔調。它可以適用于各種場合。在老北京時期,二胡的名稱便“入鄉隨俗”,隨了當地的“北京話”,人們便叫它“嗡子”。用來代指北京特有的“京二胡”。當然,又因為它是由兩根弦二組成,所以人們又稱二胡為“二弦胡琴”,它無論有多少名字,都表達了人們對二胡的喜愛。
方錦龍二胡演奏
2、宋元時代的二胡,是人們寄托思想感情的另一種方式
在宋代時期,二胡又有了一個新的名稱——嵇琴,其在宋朝時期也是十分的流行,嵇琴的出現,讓宋朝的百姓們對二胡的獨特音質所吸引,使二胡在百姓的心里增加了幾分韻味。宋代張先的《南鄉子》里就有一句“時樣宮妝一樣新。曲項嵇琴魚尾撥。”生動形象的描繪出嵇琴美妙動聽的音樂旋律,在宋朝時期的詩人們通過描繪二胡的不同音色來抒發自己的不同思想感情,大都是像宋代蘇轍的《江州五詠·琵琶亭》當中的:“夜聞嵇琴語,輾轉不成別。”一樣,表達自己的離別之苦。
到了元代時期,因為隨著與邊塞各民族的戰爭不斷爆發,又因為“胡人”本身就是外塞少數民族的象征,人們因此普遍將二胡稱之為“胡琴”。當時就有“胡人有婦解漢音,漢女亦解調胡琴。”來表達胡人與漢人之間的頻繁交往的關系。這使得來源于二胡所彈奏的音樂中,增添了邊塞胡人所具有的特殊情調。其同樣也是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中在邊塞鎮守疆土的將軍戰士們背井離鄉,到了過節之際,“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感慨以及對家鄉思念之情的寄托。
擁有中國獨特色彩韻味的一種傳奇樂器——二胡
1、隨著時代的發展,二胡的獨特經典與戲曲相結合得到了延續
二胡,作為一種演奏樂器,其不僅可以單獨拿來獨奏,二胡還可以與戲曲相互配合,讓單調的戲曲效果更加有感染力。戲劇文學在宋元明清時期開創了新的先河,達到了一個高潮,其是供市民娛樂、豐富生活的一種方式,從而使得二胡的出現隨著戲劇的推廣越來越頻繁,因此,二胡也得到了發展和延續,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接受二胡,學習二胡,二胡的出場,二胡對于戲劇的表演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因為二胡可以演繹出不同情感的片段,所以二胡可以協助表演者們表達他們不同的思想感情,渲染場內的氣氛,更加吸引觀眾。戲劇的發展,讓人們發現了二胡具有的獨特韻味。
2、不同戲劇類型有著不同的戲腔,需要不同音色和音律的二胡
在方麗平所寫的《論二胡音色美的創造》當中,就提及到二胡因為與戲劇相結合,從而產生了不同音色的二胡,像我國經典的四大戲曲:京劇、黃梅戲、越劇、豫劇,每一種戲劇,對二胡的演奏要求不一樣,都需要不同的二胡來伴奏。因此,就出現了,為了戲劇的節奏變化而改造的“四弦二胡”。還有為豫劇所專門演奏的“京二胡”,戲曲所需要的每一種風格,都有不同結構的二胡來演奏。然而,二胡也并不都是因為戲曲,才能發展下去的,二胡也有自己帶有藝術魅力的代表作。
二胡豐富多樣的音樂旋律和節奏、演奏出一部部經典的名曲
1、列入二胡名曲,一首具有傳奇色彩的藝術作品——《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這曲子中所蘊含的故事,大家也都十分的熟悉和了解,這是一位在民間流浪的盲人,通過彈奏二胡,來表達自己所經歷的命途多舛的人生遭遇。這部曲子,充分展現出了二胡與人之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在《二泉映月》當中的二胡,并不是一把普通的二胡,它是作曲家向百姓們抒發自己對社會的極度黑暗的不滿,以及是作曲家記錄自己在生活中所感所想的結合體。二胡就像他的知己一樣,來填滿作者被社會黑暗所侵蝕的內心。《二泉映月》因此被列為二胡十大著名名曲之一。
一位盲人,他在舊社會當中,受到歧視,他沒有方法寫字,沒有方法去說書,也沒有地方可以靠做苦力來掙錢養活自己,唯獨有一把二胡不管是風風雨雨都陪伴在他身邊。人們說上帝給你關上一扇窗戶,也會同時會為你打開一張窗戶,因此,上帝給予作曲家的一切遭遇,都在無時無刻的激發出作曲家關于音樂的潛力,讓作曲家通過以二胡為媒介,把生動美妙的音符來當做是他與社會唯一的對話方式。超乎常人的音樂天賦,讓作曲家把音符當做自己對抗生活的不幸的武器,作曲家與二胡的靈魂已經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樂團二胡
2、隨著時代的發展,二胡的演奏方式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地在進步
二胡雖然是漢族人民具有代表性的樂器,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政策的開放,我們與周邊其他民族的關系也逐漸友好,文化交流也比較頻繁,其中《拉駱駝》就是一部展現漢族與內蒙古人民友好交往的一個代表,《拉駱駝》里不僅有我們漢族的音調、音色、以及音律,其中也摻雜了其他的關于內蒙古民間歌曲的曲調。
作曲家們還根據一些動聽的江南小調,結合二胡的樂律來創作出新型的曲子,例如《二胡藝術與江南文化》當中,馬藝林的《江南春色》,他通過改編江南著名小調《知心客》,并運用新型的二胡變奏方式和節奏,來表達自己對江南春景的喜愛之情。
3、在新媒體時代的放大鏡下,讓外國人來感受中國二胡的經典獨特的韻味
在《二胡藝術史》當中,人們在古代時期、新中國解放時期、等等都是以二胡單獨演奏的形式,而且僅僅只限于街頭賣藝、大劇院、音樂廳等場所,然而,到了20世紀新時代,時代越來越互聯網化,二胡作為中國經典樂器的五大代表之一,也不能落后,二胡的表演不僅只限于給國內人表演,還發展到國外,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過春節時,都會有華裔商人給當地的外國人們演奏二胡的經典曲子——《賽馬》。讓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認識中國,二胡也是傳播中國文化的一種特有的方式。
4、與舞蹈藝術的相結合,讓更多人感受到來自二胡的經典魅力
無論是在唐代還是宋元明清時期,舞蹈藝術與樂器的結合一般都是像古箏、十弦琴、編鐘等樂器,但著名的二胡曲子《賽馬》,它不僅可以是一曲節奏鮮明的曲子供人們欣賞,它還可以聯合民族舞蹈藝術,民族舞蹈的伴奏不僅僅限于古箏等其他樂器,它與二胡的突破性結合,讓更多的人感受到《賽馬》激情昂揚的旋律,二胡的激情演奏,再加上演員們的舞蹈表演,讓《賽馬》這首經典的曲子瞬間活了起來,讓觀眾們能夠更深的體會到二胡的強大感染力。
總結
二胡作為一種樂器,人們通過彈奏二胡來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給予了二胡特有的靈魂,二胡的出現不僅豐富了人們的休閑娛樂生活、興趣愛好還能在一定的特殊時代,能夠促進國內與邊塞少數民族的文化交流。二胡始于唐朝,從“胡琴”、“嵇琴”等名稱的不斷變化,都體現出人們對二胡的熱愛程度也在不斷地變化。二胡從簡單的琴筒、琴皮、琴桿等材料上的精致、高難度的要求,再到對演奏者在的技術上高強度的練習,都體現出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傳承二胡這門技藝的精神更加難能可貴。
參考文獻:
1、《二胡藝術與江南文化》
2、《二胡的演奏與藝術》
3、《二胡藝術史》
4、《二胡簡明教程》
5、《論二胡音色美的創造》
下一篇
二胡花轎里人曲譜,二胡曲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