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張記軍導演一個名為《二胡》的原創國產水墨動畫片?短短9分鐘的視頻卻數次讓人禁不住哽咽落淚。
二胡音如泣如訴,水墨畫淡雅深邃,故事情節細膩凄婉將離別、心酸、痛苦全都徐徐地鋪展在畫面上,化入琴音,直擊心靈。
這個《二胡》動畫短片,講述了瞎子阿炳撿到棄嬰并撫養其長大,后為其托付好人家收留的故事。
主人公阿炳是個瞎子,戴著墨鏡,拄著拐杖,穿一襲深色長衫,手中常常撫弄著一把二胡,沒有家、沒有親人,背著包袱四海為家。他只能通過手杖來感知周圍的世界,始終一個人,沒有多余的表情動作,看不出喜悲情緒,只有淡漠和平靜。
阿炳靠拉二胡賣藝,他在涼亭里為休憩的農人彈奏,聽天空中飛旋的鳥兒鳴叫。每天孤身一人穿過長長的巷子,一如既往摸索著探路緩慢前行。有一天,他路過一座小橋,忽然聽到一陣嬰兒急促的啼哭聲,他摸索到一個尚在襁褓里的嬰兒,孤零零地躺在路邊,卻不見父母親人,阿炳明白這是一個苦命的孤兒,被父母遺棄成為棄嬰。嬰兒哭得竭力讓人心痛,阿炳便動了惻隱之心抱他起來,從此阿炳拉著二胡的臂彎里多了一個嬰兒。
春去秋來,時光流轉,阿炳依舊在那個涼亭里拉二胡,衣帽音容沒有改變,只是身邊多了一個晃著小腦袋,搖擺著雙腳,不肯安靜乖乖坐好的五六歲的孩子。也不知道他們之間,經歷了多少風雨挫折?有時候也會受人欺辱和嘲笑;也會對外界環境困頓不已。但他們始終相依相伴,相隨相守。
阿炳看著孤兒一天天長大,幸福溫馨的日子,慰藉了他多年孤獨的心,也讓他深知自己什么也給不了孤兒,不能給他保護,不能給他富足的生活,不能送他上學,不能給他一個穩定溫暖的家。這樣居無定所,流浪街頭的生活,不應該是孤兒的未來。于是阿炳開始去尋找愿意收養孤兒的好人家。
終于有一戶好人家同意收留這個孤兒。那家女人溫柔善良,給人一種賢惠慈愛之感,阿炳將孤兒托付給她。他看不見孤兒的掙扎和不舍,也假裝聽不見身后的啼哭和叫喊。孤兒或許不能明白阿炳的初衷,不明白阿炳為什么要拋棄自己?或許孤兒長大后終究會明白阿炳所做的一切。
阿炳也終于又回到一個人的時候,一切又回到了原點好像都沒有變。依然是那個涼亭,依然是那個小橋流水,依然是那個走不完的小巷盡頭,依然是在那個街頭,拉著二胡賣藝的自己,只是沒有人發現,阿炳的身影變得更加單薄和落寞了。阿炳繼續流浪街頭,依然淡漠如故,好像一切從未發生。只是從他的琴聲里我們可以聽到孤兒往昔的一點一滴,那些歡笑溫暖的場面-----曾經雙雁翩飛,一路隨行。如今孤雁哀鳴,再難相遇。
結尾的離散,讓人無限地唏噓。沒有一個文字,沒有一句語言,只有簡約的畫面,只有二胡凄美的琴聲,訴說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帶給人滿懷的憂傷感動。
“水墨丹青處,青衫訴離殤,惟見奏曲人,不見人世涼。”人生亦是如此,萬事不是像水墨畫一般非黑即白。每一次離別的背后,都隱藏著濃烈壓抑的愛,每一個無言的身影里,都含著深沉的不舍。只是我們都要在失去一些東西后,才會成長,才會明白,卻再也找不到那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