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持續深化“黨建聯盟、服務連心”行動,不斷延伸為民服務觸角,通過建設黨群睦鄰中心,打造黨員群眾家門口的服務陣地,有效打通了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神經末梢”,讓社區服務更貼近實際、更富有效率、更有人情味。
整合資源建陣地
打造“服務之家”
高臺縣按照陣地共享和一室多用的原則,積極與物業公司、業委會商議,主動鏈接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等多方資源,改造利用小區配套用房、物業公共空間等場所,開辟黨員居民活動新陣地,建成集共享書吧、共享樂園、共享服務角、居民議事廳等為一體的黨群睦鄰中心11個,為黨員群眾開展活動、宣傳政策、議事決策、文體娛樂提供便利場所。
高臺縣城關鎮濱河社區居民在黨群睦鄰中心開展讀書活動。
該縣建立黨員干部到黨群睦鄰中心值班坐班制度,堅持全天候對外開放,每天安排一名社區干部在黨群睦鄰中心為居民開展服務;針對部分小學生放學后無人監護的問題,依托黨群睦鄰中心打造“四點半課堂”服務品牌,為轄區小學生放學后提供學習玩耍場所;堅持文化育民、文化樂民,通過在小區公共場所制作黨建主題雕塑、黨建元素花草牌、宣傳欄等,讓居民在耳濡目染中傳承弘揚守望互助的睦鄰文化。自從黨群睦鄰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小區居民經常聚在這里活動,很多人從“陌鄰”變成了“睦鄰”。
創新理念抓教育
打造“精神之家”
走進長征路社區華龍家園小區黨群睦鄰中心,老年協會的“演員們”正在一起排練《到吳起鎮》,有的打快板、有的拉二胡,整個小區洋溢著溫馨祥和的氣氛。鄭積福老人說:“這個睦鄰中心建得好,極大豐富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我們健身娛樂有了去處。”
高臺縣黨建聯盟單位在職黨員在人民西路社區開展“樓院講堂”活動。
為了進一步抓緊抓實黨員教育管理、豐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高臺縣在黨群睦鄰中心設置黨員活動室、“紅色驛站”“紅色圖書角”等活動教育場地,配備多媒體電教設施,定期組織鄰近小區老黨員、行動不便黨員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紅色讀書會”等活動,教育黨員時刻感悟初心使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實現了黨員教育管理全覆蓋;積極倡導以鄰為伴、以鄰為善、以德為鄰的道德規范,定期開展紅色影片觀看、理論政策宣講、好故事分享會等活動,小區居民時刻感受到黨群睦鄰中心家一般的溫暖。
優化服務強保障
打造“頤養之家”
“我們一有時間就過來坐坐,和小區鄰居打打牌、下下棋,有時帶著孫子和其他小朋友玩耍。”居民高玉仁是惠民苑小區黨群睦鄰中心的常客,退休之后的生活被豐富的社區活動“占領”。
針對小區老人多、行動不便的現狀,高臺縣為不斷滿足廣大老人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在黨群睦鄰中心建立“空巢老人”愛心服務站,設置醫療保健、健身娛樂、棋牌休閑等服務項目,小區老人可以隨時到黨群睦鄰中心休閑娛樂,實現了服務資源與服務對象的有效對接。
高臺縣黨建聯盟成員單位在職黨員免費為醫院西路社區老人進行健康體檢。
同時,該縣充分利用各類志愿服務組織,設置愛心互助、健康義診等志愿服務崗位,建立黨員“1+1”結對幫扶制度體系,定期為小區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應急救助等各類志愿服務,極大地提升了小區居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共建共享促和諧
打造“治理之家”
家住禹苑小區的關鳳蘭老人由于常年有病,兒女又不在身邊,生活極不方便。得知這一消息后,小區網格員和她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定期到她家中了解情況,及時幫她購買生活物品、打掃衛生,真正讓社區治理服務延伸到居民群眾身邊。
自2020年以來,高臺縣通過在小區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模式,讓黨支部進小區、黨小組進樓棟,讓更多居民主動融入到小區治理當中,充分激發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識;依托建成的黨群睦鄰中心,設置網格黨支部28個、黨小組66個,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積極開展民情懇談活動,暢通居民議事渠道,在黨群睦鄰中心設置居民議事廳、談心談話室等,由機關在職黨員、社區黨員擔任小區議事會成員,凡涉及到居民切身利益的事情,小區隨時召集議事會成員進行協商議事、化解矛盾糾紛,實現了小區居民事有地說、難有人幫、怨有人解。
高臺縣城關鎮人民東路社區文苑黨支部開展黨群議事。
如今,小區黨群睦鄰中心已經成為社區居民活動的主陣地,越來越多的居民被真誠細心的服務所感動。黨群睦鄰中心打通了黨組織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從細節入手打造有溫度的社區。
稿件素材由張掖市高臺縣委組織部提供
■記者:郭文治馮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