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名師二胡現場獨奏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3個相關介紹名師二胡現場獨奏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朱昌耀,出生于江蘇南京,中國二胡演奏家。曾任江蘇省演藝集團總經理、董事長。[8-10]現任江蘇省文聯顧問。[11]7歲學習二胡演奏,12歲進入“南京小紅花藝術團”。1973年他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音樂系,得到了名師安華、甘濤、馬友德等人的精心培育。
1996年,朱昌耀受命擔任江蘇省歌舞劇院
對于二胡來說;它是一種深廣藝術性的東西,調門多樣,音色不一,演變萬千,手脂燕舞,敏感機靈,一種精巧藝術的樂器,能演奏優美動聽的歌聲,深受社會人們的喜愛!
因此,有句古話,少年易學老來難,學了也是半中奏。于事老年人頭腦反應極慢,不會識音識普,手脂滑動緩慢,找不到音位的變化和演奏的技巧,又沒經過學習培訓通過良師的指導。所以,老年人拉了二十余年的二胡拉不好。
老年人拉二胡幾十年進步不明顯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老人全憑自己摸索,沒有老師指導,缺少正規訓練;
第二,年紀大了,反應遲鈍,肌肉記憶能力變差;
第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訓練不經常,全憑感覺來;
第四,拉二胡到達一定程度以后,一般就不會繼續進步,所有的人都是如此。
基本功沒扎好,功法沒拉均勻和平穩,該重不重 ,該輕不輕。更重要的是手指僵硬,半音階的指法沒按準走音了。幾十年來就沒有下苦功去糾正,而是急于拉曲子娛樂為快。到老年人了也就這點水平了 。
老年人拉了二十幾年的二胡沒有長進,很正常的,沒準老人也就是個人愛好拉二胡,不是專業演奏演員,所以水平就一般。退休老人在一起,拉拉樂器,唱唱歌,有利于老人修身養性,自娛自樂,老人們自己也感到快樂,這就很好了,有沒有長進倒是不重要。
廣大二胡愛好者熟知的阿炳的二泉映月,滄桑凄涼絕境悲哀,一位盲藝人高手用一把二胡,謁斯里的叫喊控訴了那個吃人的歲月,是一個時代的音符,悲憤氣怒恐怖情深,世世代代流傳至今,只有身臨其境的人,才會如此深刻。二胡師于紅梅的喜送公糧,從快弓到慢弓,把人民公社化時,農民擁交愛國糧的熱情,表達的淋漓盡致,頌掦時代是一種哀悅。高吭的一壺老酒,又把陸樹銘大師揮淚別母情,傾吐到扱致;所以拉二胡除功底,真情實感聲情并茂也是關健,要善于舒情投入,其演奏效果才感人。<竭斯里的><是一種亨悅>
藝高人膽大,當把二胡拉的得心應手,隨心所欲時,再用心用意體會曲子的意境,反復揣摩,如拉《賽馬》心就像開閘的水,洶涌澎湃,嫻熟的技法在一分多鐘的時間內充份發揮出來,讓音律有萬馬奔騰的效果,這樣就會做到入境,入味,入情了。
首先需要良好的技術 再就是樂感,樂感是可以后天培養的,生活閱歷經驗,情感一定要豐富,在拉曲子的時候一定要結合作品分析,分析它的創作時代背景以及它所抒發的感情,再結合心中的樂感,與自己的閱歷,加上二胡技巧結合起來,從而產生自己獨有的演奏風格。如樂感不好可多模仿二胡大師對樂曲處理的細節,從而使音樂更為動聽。
如何讓二胡演奏入味入情入境?
欣賞一位二胡演奏家的標準,對那些扎實的二胡基本功不在其內,人們的要求只是要看她是否入味、入情、入境?說到底一句話就是看他的兩個自我監督:
a)自我監督,使自己很快入戲、
b)自我監督,消除一切雜念,進入角色,要想打動別人,首先打動自己。
這說起來容易,再多的優美詞語也不能讓人懂得什么叫入戲入情入境?本文就用大家熟悉的《二泉映月》中的幾個演奏風格做個分析,那你就懂了,原來是要懂樂曲的背景,風格,內涵,那對相同的簡譜就會奏出不同的風格。
想拉《二泉映月》,必須對曲中的幾個要點弄明白,如:
1)阿炳的剛勁要用有棱有角的定把滑指,上滑音剛,快、下滑音緩,慢、表現出不屈不撓和悲愴和哀怨。
2)浪弓
這連弓一拍半可不能直拉,要不揉、揉弦、頓音,這樣就用音樂的律動突顯出阿炳步履搖搖出巷口的真實寫照,使人們聽音樂就如身臨其境,所以在演奏中你不懂這個內涵,盡管你在臺上裝腔作勢,用十分夸張的肢體語言來訴說阿炳的苦難,也不能打動觀眾的心。
3)透音、在曲中的獨立2音發出時,都要先讓內空弦響出一個輕短的裝飾音1,這是阿炳獨奏時借鑒的江南絲竹風格,你如不知,就變味了。
4)帶起
這個外空弦5,要用左三指尖肉多處接觸琴弦,向外一彈,發出輕盈的撥弦聲(弓毛貼內弦),如你重撥就錯了。接著弓毛在內弦輕輕帶起的一擦弦,發出1音,如你拉重了就錯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名師二胡現場獨奏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名師二胡現場獨奏的3點解答對大家有用。
上一篇
庫樂隊二胡原始,庫樂隊 二胡
下一篇
與二胡相遇作文,我與二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