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指尖力量
馬尾繡
簡介
馬尾繡,水族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一種刺繡工藝,被譽為“中國刺繡的活化石”。至今仍尚襲古老傳統的刺繡法,刺繡品色彩濃重明快,龍、鳳凰、花、鳥、魚等圖案,線條分明,栩栩如生。
歷史
水族馬尾繡到底有多長的歷史?水書及相關資料都無記載,全靠聰明嫻慧的水族婦女世代相傳,才保留至今。在水族傳統節日里,男子們賽馬,女子們身著馬尾繡盛裝參與節日活動,成了最美麗動人的習俗。
水族婦女從小就在長輩的精心傳授下,學做刺繡和剪紙。剪紙的花樣很多,主要用做刺繡。長期以來,水族婦女在刺繡工藝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她們對各種事物有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并通過熟練的技巧反映在各種刺繡品上。用馬尾線在背孩帶和鞋子上刺繡制作十分細致的圖案,是各地水族婦女的拿手活。
制作過程
馬尾繡的制作過程一般是先將四根馬尾捆成一束,然后從根部開始,用絲線纏裹在馬尾上,狀似一根根小提琴琴弦,看上去毫無破綻,再將內含馬尾的絲線,依照構思好的圖案,一針一線刺繡在布上。
各色馬尾絲線相間,絲絲鑲嵌勾勒,走線曲折、變化無窮。這樣不斷地刺繡下去,一幅精美的馬尾繡成品就脫穎而出了。
特色
馬尾繡以絲線裹馬尾制作圖案的刺繡方法,有兩個較為明顯的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能使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腐敗變質,經久耐用。另外,馬尾上可能含有油脂成分,利于保養外圍絲線光澤。
馬尾繡還有另一奇特之處,就是繡品上綴有銅飾。銅飾形狀做成古代錢幣的樣子,但很小,薄薄的直徑只有黃豆大小,以紅線穿貼于馬尾繡片里,如星星點點的小花,除了做裝飾外,水族同胞還認為銅有驅邪避兇的功能。
在封建社會,銅是鑄幣之物,一些朝代嚴禁民間鑄銅,而水族的馬尾繡里卻有銅飾,由此,也可以看出馬尾繡的獨特價值。
范圍
馬尾繡題材范圍極為廣泛,繡品上除了繡有大量的動物和植物的圖案外,還繡有龍、鳳、麒麟等水族人民崇拜的圖騰以及太陽等,有的繡品上還繡有水族人民古老的文字符號,即水書文字。
馬尾繡品多為背帶、胸牌、鞋帽,圖案以花、鳥、魚、蟲為主。既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龍鳳,又有滋潤萬物生長的日月星辰,寄托著水族人民對自然的原始崇拜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影響
馬尾繡繡品在水族人民的生產生活中具有深遠影響。馬尾繡背帶、馬尾繡尖角鞋、馬尾繡童帽等,在水族生活禮儀中具有不同的特殊意義。
如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個孩子時,馬尾繡背帶和馬尾繡銀佛童帽作為富貴吉祥的象征,是外婆(或舅母)探視外甥的必備禮物。而且水族女子只有在嫁出后生育第一孩時,母子才能享受此殊榮。
此后,該女子不管生育多少個孩子,娘家都不會再送馬尾繡背帶,先前送的馬尾繡背帶便一直背到孩子們長大成人(背帶完成使命后如果還完好結實,就會成為該戶人家的“子孫背帶”)。
一般來說,每個水族女子一生中就只能接受娘家送的一副馬尾繡背帶,就算婚姻變故另嫁再生,娘家都不會再送。這種做法,一是因為馬尾繡背帶制作工序繁雜、價格昂貴、經久耐用。二是娘家人希望自家女兒從一而終,婚姻穩固,幸福美滿。三是母親對自己女兒及她的孩子們的良好愿望。孩子是希望,是未來,母親希望女兒多子多福。在第一個孩子出生時,送去馬尾繡背帶和銀佛童帽,代表富貴吉祥,希望外甥健康成長,長命百歲。
作為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水族馬尾繡彌漫著古老與神秘的氣息,神奇的纏絲馬尾,作為一種原生的傳承,是一種古老文明的文化再現,與貴州各民族非物質遺產共同展現出了多彩的貴州印象。
圖片如有轉載,僅限文化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載請標注出處:拾指微信公號名稱與微信號,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