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小提琴二重奏曲譜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小提琴二重奏曲譜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法國小提琴家馬扎斯(F.Mazas1782-1849)曾為小提琴寫了很多二重奏及練習曲。作品36號共分三冊:“特殊練習曲”、“華麗練習曲”、“為藝術家而作”。
由于小提琴演奏藝術的科學發(fā)展,這些練習曲在訓練方面的缺陷也就越發(fā)明顯, 主要表現(xiàn)在編訂方面,如弓法、連線、指法、把位的選擇與換把方法、伸指與保留指、力度、重單、記號等都有很多陳舊、不科學之處,學生們通過這些練習曲,雖然能學到各種技巧,但由于上述缺陷,無形中也養(yǎng)成了很多不科學的習慣,給以后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
鑒于以上種種原因,作者盡可能地按科學的演奏方法,符合旋律與樂句的原則,對這套教材作了重新編訂,使其既有訓練價值又有應用價值,幫助學生們在學習各種技巧的同時,學會科學的演奏方法,培養(yǎng)科學的思維方式。
樂譜中有些地方標了上、下兩種指法,這是兩種選擇,在同一樂句中不可混用。
莫扎特的《F大調奏鳴曲》,周大風新近創(chuàng)作的《懷想曲》、貝多芬《雙簧管、英國管C大調三重奏》第一樂章、阿爾比諾尼《雙簧管二重奏》第一、第二、第三樂章、胡梅爾《雙簧管變奏曲》。
柴四的開頭的N小節(jié)也值得挑戰(zhàn)!
巴赫為小提琴和雙簧管而作的協(xié)奏曲:(Double Concerto for Violin and Oboe)
當代最偉大的雙簧管演奏家是Heinz Holliger,歷史上最偉大的雙簧管演奏家是被譽為“雙簧管的帕格尼尼”的Antonio Pasculli。雙簧管的一些經(jīng)典曲目包括維瓦爾第、莫扎特、理查·施特勞斯的協(xié)奏曲以及亨德爾、圣桑、普朗克的奏鳴曲等。由于歷史原因雙簧管曲目中巴洛克時期和現(xiàn)當代作品比較多。另外如果對炫技作品感興趣,可以找Pasculli的一些作品。
《D大調卡農(nóng)》帕海貝爾 (這個么,不用說了,最喜歡的一首小品,推薦聽二重奏版本的)
《Ave Maria圣母頌》舒伯特(寧靜溫馨)
《斗牛士之歌》薩拉薩蒂(一種嘹亮的傲氣,贊)
《流浪者之歌》薩拉薩蒂(難度非常大、悲愴、氣勢宏偉、有震撼力)《D大調波蘭舞曲》維尼亞夫斯基 (非常華麗的旋律)
《傳奇》維尼亞夫斯基
《24首隨想曲》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么,小提琴鬼才,高難度、又好聽)
《鐘》帕格尼尼(高難度曲子,高把位的裝飾音很煩)
《G小調恰空》維塔利 (憂郁、悲傷)
《泰伊斯冥想曲》馬斯涅(浪漫法國風格的經(jīng)典之作)
《幽默曲》德沃夏克(小提琴版不錯,充滿著捷克式的幽默。)
《梁祝》生動地描繪出梁山伯與祝英臺在花園中,互追逐玩耍的情景。整個副部段落充滿生氣,表現(xiàn)出欣喜歡快、純真無邪的情趣,及梁山伯與祝英臺在同窗求學時陪同手足、形影不離、親密無間、共讀共玩的幸福生活。
呈示部的結束部,是描寫祝英臺與梁山伯十八相送依依惜別的慢板段落。先由獨奏小提琴拉出一段由主部主題發(fā)展而來的深情的旋律,音樂委婉地起伏。像是在惋惜,又像是在嘆息……這里,作者巧妙地加進了兩個用休止隔開的小句逗,使音樂形成頓挫,細膩地描繪出英臺面對前來送行的山伯感慨萬分、欲言又止,一步三回的情景。隨后,出現(xiàn)了獨奏小提琴與獨奏大提琴的模仿對答,一前一后,交相纏繞,十分纏綿而又感人地刻畫了梁祝與長亭依依惜別時難舍難分的一片柔情。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小提琴二重奏曲譜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小提琴二重奏曲譜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