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綜藝,后臺粉絲已經幫Sir把安利話術想好了。
什么“神仙陣容”;
什么“沒一季低于9.5分”。
最高級是這句:
“這個綜藝,國內抄都抄不好吧……”
什么都不用說了,安排——
《再次出發》
BeginAgain
韓國JTBC的治愈音樂綜藝。
至今四季評分:9.4,9.6,9.6,9.7。
網友說的話不虛。
想抄,根本無從下手。
這是一檔“三無”節目。
01
沒有明星
不是說真沒明星。
而是嘉賓中沒一個人,把自己當“明星”。
領頭的,四季常駐嘉賓,Henry劉憲華。
絕對的“流量擔當”。
伯克利音樂學院畢業,SM旗下簽約藝人,2008年以SuperJunior-M成員的身份正式出道。
眾人周知的音樂天才。
但節目中看不到他半點的“人設”。
一個純粹的音樂人。
他在節目中基本就做一件事:表演。
只“演”一個人:自己。
弱化每個明星的身份、人設,和性格中尖銳的部分。
圍繞音樂本身,力所能及地去放大每個歌手的優點。
不制造矛盾,不凹人設,不撒狗血。
你可能想說——
是因為節目嘉賓沒有話題度,炒作不起來?
小看了。
《再次出發》每一季的成員在韓國都是頂流歌手,更有行業標桿和殿堂級音樂人。
第一季沒贊助沒資金,可為了保證音樂質量,還是請到了韓國元老級音樂家易道賢、李素羅、柳熙烈和盧洪哲。
這些大咖怎么錄節目?
在愛爾蘭的街道,背著把吉他,拎個塑料袋。
看好場地就停下來唱歌,一點架子沒有。
你的嗓子,就是你唯一的本錢。
第二、三季,可謂是撕逼標配。
歌壇一姐樸正炫、樂童音樂家的李秀賢、自帶流量和話題的鮮肉Henry、90年代就出道的幕后大佬河琳。
要開始了?
剛剛演出幾次,人家自己就組成了familyband——“大姐”、“小妹”、“哥哥”和“老父親”。
在街頭巷尾、酒吧餐廳,興起則唱,一片融洽。
在西班牙一座大橋,Henry看到落日余暉,突然有感而發,拿起小提琴彈奏西班牙本土音樂《Despacito》。
河琳問了一句“什么調啊?”,拿起鼓就給他伴奏,吉他手、貝斯,紛紛加入。
彈到高潮,Henry一個眼神暗示,幾人相視一笑,開始“玩”音樂,即興改編,默契十足。
引得橋上的行人紛紛停下,跟著拍手哼唱。
夜幕降臨,眾人在海邊一家酒館歇下,吃完飯,興致又來了。
直接在狹窄昏暗的角落,兩把吉他,兩個話筒,唱起小甜歌《lucky》。
窗外下著小雨,海浪拍打墻壁,燈光昏黃,酒館里的人一邊和友人聊天,一邊聽著免費的樂隊演奏。
注意看鏡頭——
所謂明星,此時甚至成了路人的“背景板”。
還有搞怪的一幕。
Henry和秀賢,偶遇一對異國情侶正在接吻。
嘖嘖。
要搞事情。
兩人直接走上去,直接合奏一曲甜甜的情歌《I'myours》。
鬼馬的表情,簡直不嫌事大。
唱完,情侶感覺氣氛進入高潮,情到濃時……
很給面子地肆無忌憚開始熱吻。
哈哈哈。
最終兩人連忙害羞地跑開。
全程,沒有一個明星向聽眾介紹自己是某某歌手;也沒有人覺得自己是當紅明星,就要求舞美、樂器配置;更沒有人仗著自己前輩的身份,就倚老賣老、指揮別人。
只因在音樂里,沒有前后輩,沒有明星。
只有歌手和聽眾,只是人與人。
矛盾和分歧、身份和話題,都比不上把“自己相信的,傳達給聽眾”。
這是歌手們的初心。
第四季初來乍到的青年歌手鄭承煥,看到前輩李素羅的表演,不禁感嘆:
對待音樂態度竟可以如此純潔
《再次出發》為熱愛音樂的藝人提供了一個保護罩。
在里面,他們可以徹底卸下面具。
用音樂,代替他們的容貌,走進你的內心。
02
沒有觀眾
不是說真沒觀眾。
而是沒有預設的觀眾,沒有排練好的表情管理。
觀眾不再是用來襯托表演情緒的工具、臨時演員。
而是表演本身的一部分。
節目的靈感來源于同名電影《BeginAagin》,電影中的男女主角在街頭制作最質樸的音樂,從音樂中獲得內心的治愈。
節目組就以此為出發點,聯系場地、找歌手、投入制作,前三季都是全世界各地去表演。
第四季,受到疫情的影響,沒辦法去國外,國內也不允許人群大規模聚集。
改室內?改線上?
不,堅持現場live。
找場地、做好消毒,花更多的錢,想各種辦法,
就是要把音樂原封不動地傳達給觀眾,不打一點折扣。
前幾期,節目組更是用心地把表演場地安排在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地方。
第一次公演,防疫最前線的仁川機場。
給因疫情無法回家的機組人員們帶去治愈的力量。
第二期,疫情最嚴重的大邱據點醫院,為那里的醫護工作者帶去音樂。
對音樂最大的尊重,在于感受它與人的連接。
表演者、觀眾,應該是平等的。
他們都是音樂的受益者。
所以,節目把觀眾放在和歌手一樣的位置,把更多鏡頭讓給這些普通人。
你聽音樂,我們來聽你的故事。
第一期的第二次公演,直接租了近百輛賓利(經費在燃燒),讓每位觀眾在保持距離的同時,享受到最好的音樂現場。
公演中特意設置了點歌環節——觀眾只要有故事,就能點歌。
有位種植生菜的年輕人,自述因疫情期間價格波動,目前盈利非常困難,來到這個節目感嘆道:
“就算只是一天,請給我治愈的時間吧!”
為了給這位年輕人打氣,歌手們傾巢出動,直接演了一出音樂劇。
一邊唱,一邊還要全力“飆演技”。
唯一的女生——妹妹秀賢成了“狗血劇”女主,幾個哥哥上演爭奪戲碼。
妹妹:撩完就走
劉憲華:生無可戀jpg
最后所有人都戲癮發作,劇本當場就改。
剛剛還是他追她……
突然。
變成了,他和他……
賣力的演出,最終收獲歡聲笑語。
還有一對新婚夫婦,因疫情沒能新婚旅行。
李素羅歌手直接站起來,唱了代表曲《求婚》,貢獻自己時隔多年的live表演。
兩位新人戴戒指的雙手緊握在一起,相視而笑。
這就是音樂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03
沒有剪輯
當然也不是沒有剪輯。
而是沒有為節目效果,話題熱度,不顧一切的惡意拼接。
劉憲華也常出現在國內綜藝。
幾乎是兩個人。
國內綜藝中常被吐槽情商低、不懂禮貌。除了韓綜那種“夸張式”藝能的水土不服,一個重大原因,就是國內綜藝的各種惡剪。
而在《再次出發》中,則還給他一個天才音樂少年的身份。
與國內愛搶戲的后期不同。
這里的后期,都是“藏起來”的。
盡量減少對音樂、表演本身的干擾。
表演開始前,字幕悄悄出現在角落,用文案簡單地介紹歌曲的背景信息。
表演開始。
鏡頭也絲毫沒有亂切,即使有多個機位,卻都是老老實實聚焦在表演者身上。
畫面流暢地轉接——鋼琴的優美、小提琴的順滑、人聲的高亢清亮。
一首曲子下來,看得人通體舒暢,百骸放松。
偶爾切到觀眾,也是含蓄的小激動。
可當音樂穿透過屏幕,彈幕已炸——
韓國綜藝始終在做減法。
是他們不需要流量?
相反,韓國綜藝市場更飽和,競爭更激烈,節目更需要賺錢。
但就是這樣的大浪淘沙,把那些假模假式的、不用心的、質量低下的,都給你淘汰。
支撐一個節目的,不是資本,不是流量,唯有用心。
添油加醋。
不僅是創作者對自己手藝的心虛。
更加速麻痹我們的觸覺。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