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大學保安火了。
1月12日,南昌師范學院逸夫藝術樓內,一名門衛大叔很專注地用小提琴演奏《我和我的祖國》,被音樂舞蹈學院一名路過的舞蹈專業老師看見,受到感染,于是拍成視頻分享到網上。
該老師表示,門衛大叔左手托著小提琴,右手不停拉動琴弦,表情認真投入,有些學生經過時會停下來傾聽。
該老師還介紹,這位門衛大叔今年六十多歲,是去年9月份才來到南昌師范學院音樂舞蹈學院教學樓做門衛的,年輕時做過小學音樂老師,也接觸過相關文藝工作,除小提琴之外,他還會手風琴和彈鋼琴,而且都是自學的。他比較熱愛藝術,平時下班了還會在學校空曠無人的地方練一練,避免打擾到別人。目前學校已經放假,學生們不用上課了,所以才在辦公室里拉小提琴。
這位門衛大叔在學校里小有名氣,音樂舞蹈學院教小提琴的老師表示他的水平甚至比一些專業學這個的學生還要好,他對藝術發自內心的熱愛,對音樂夢想的執著激勵著同學們。該校一名舞蹈專業的在校生表示,此前學校舉辦的音樂排練和演出,門衛大叔也曾到現場觀看,通過跟他交流讓她從感受到了曾經的夢想,“覺得自己變年輕了。”
相關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網友紛紛點贊:“你大爺就是你大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音樂學院退休老教授”“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平凡生活中的藝術者”“現在的保安真的都是深藏不露,只是退休后找個活干罷了”“看門未必沒才能”……
據門衛大叔自己介紹,他年輕時是一名煤礦工人,19歲受礦友影響愛上了小提琴那獨特的音色,就開始自學小提琴,后來還順利進入了礦廠的宣傳隊。因為沒有受過專業訓練,不懂樂理,也看不懂五線譜,于是就買來簡譜自己摸索,有時間就練,一堅持就是40多年。來到音樂舞蹈學院工作后,整天沉浸在音樂的氛圍里,感覺自己變年輕了,也似乎更加接近了曾經的夢想。
這些年,高校的保潔、保安、食堂大姐大叔似乎成了“掃地僧”的專有名詞,時不時爆紅網絡。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保潔阿姨吳立娣,憑一手出神入化的繪畫才華征服南大學子,被調侃為“被保潔耽誤的畫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保安才志堅,也憑一手在電子屏繪畫的絕技,讓北大學生紛紛化身粉絲,稱他是“神仙大叔”。
最為人所稱道的莫過于“清華神廚”張立勇,他高二因家庭貧困輟學,但立志學好英語,不惜放棄在廣東的高薪工作,到清華大學食堂做一個切菜兼賣饅頭的“食堂小哥”。繁重的工作之余,張立勇每天都爭分奪秒地苦學英語以及其他知識,甚至凌晨一兩點鐘清華園操場旁的路燈下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就這樣半工半讀,每天只睡4小時,8年時間他英語順利通過四六級考試,托福考試更考取了630的高分,連一同參加考試的清華高材生也自愧不如,并且他還通過自考獲得專科學歷,然后到本科再到碩士研究生,考取了北京大學國際貿易專業專科文憑和南昌大學傳播學碩士研究生文憑。
他的事跡和英語水平不僅得到清華學子的高度認可,也鼓勵、感動了社會上的不少人,先后有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英國《金融時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500多家中外媒體詳細報道了他的事跡,并先后獲得“中國十大杰出學習青年”、北京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幫教大使”、“北京榜樣人物”、“北京最美江西人”等多項榮譽。
最后,張立勇放棄國企、外企以及機關單位等好的工作機會,投身公益事業,以自己的經歷感染、溫暖失意大學生、有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未成年犯人……
無論是這次的門衛大叔還是南京大學仙林校區的保潔阿姨吳立娣、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保安才志堅,抑或是“清華神廚”張立勇,他們都在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我們:有堅持的熱愛才有結果。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乏愛好和目標,但能夠實現的卻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沒能堅持下來,并且把“太難”“沒時間”“沒條件”當作退縮的借口,等到回過頭來再看時不禁唏噓:本來我可以。
其實成功的路并不擁擠,而且成功有不同的定義,不一定沒有學畫畫的人都需要把作品擺在美術館里展出、學音樂的人一定要到音樂廳里公開演奏、學英語的人成為翻譯家,才算是成功,只要能夠將所愛好的學有所成、學以致用就算是成功。
夢想面前人人平等,不會因為誰家境優渥就敞開大門,也不會因為誰出身貧寒就拒之門外,只要不停止努力,讓堅持成為一種習慣,夢想終會向你一步步靠近、一步步實現。與其抱怨生活和命運的不公平,不如堅持自己的愛好和目標,腳踏實地、堅韌不拔地去努力,靠自己的奮斗取得成功,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對于高校出現“掃地僧”的現象,你怎么看?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一下吧!